2)第一千一百零三章无穷变幻的釉色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

  在这里,经验就很重要,也最能体现出交错、间错的釉色,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独特彩陶。

  最终烧制出成品,就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

  而在这个时刻,你才能真正知道,交错、间错的釉料,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复色,最终有兼具什么样的颜色。

  这才是三彩陶器最精彩的一面,因为在出窑之前,任何一件作品,最终会烧制成什么样,谁也不能说清楚。

  这就是釉色多,最终产生的效果,而就因为釉色多,施釉也不简单。

  唐三彩的施釉方法,常用的有两种,即分区施釉法和点彩施釉法。

  分区施釉法是在不同部位涂上不同的釉色,几种釉色同施在一件器物上,釉色之间的组合和交融会产生一种全新的效果。

  点彩施釉法,是用毛笔在器物的一些部位,点上大小一致或不一致、或点状、或块状的点,或带状线条。

  有的排列整齐,有的自然随意。

  经过高温熔融,釉彩的流串和交融,形成奇幻的画面。

  这样的画面,虚虚实实,斑斑驳驳,如晚霞,如梦境,形成一种自然天成的美术风格。

  而做到了这种境界,一件件唐三彩的制作,也只是差不多完成了百分之九十,最后的关键一步,就是入窑烧制。

  当然,因为烧制条件跟瓷器不同,所以一窑之中,只能全是唐三彩,毕竟这个烧制的温度太低。

  所以,第一批次入窑,陈文哲就制作了一大批唐三彩。

  只不过里面的经典器型不多,其中马主要是分釉色,有黑釉马、黄釉马,也有红釉马,当然红绿白三色的也有。

  至于釉色更多,交融烧制出多彩的陶马,那就更多。

  当然,其他的骆驼俑也是这样,变得始终是釉色,而不是器型。

  这种唐三彩制作起来麻烦,只不过有了模具之后,压模制作还是很快的,只不过做出来的器型,就只能是一模一样了。

  各色彩釉,陈文哲都调试了一些,也全部用上了。

  犹豫制作人俑、骆驼俑、马等器型比较麻烦,所以陈文哲最后为了填充炉窑,直接使用陶车,拉出来了一大批普通器胚。

  这其实就是唐三彩中的轮制,适宜于制作器体呈圆形的器皿。

  如日用器皿中的杯、盘、碗、碟、豆、瓶、炉、壶、罐等。

  但也有一些扁圆体、椭圆体、不规则体等器物采用合模制法。

  等这些全部做完,还不能第一时间入窑,因为这一件件成型的器物,需要彻底阴干才能进行素烧,这样可以避免高温烧制过程中胎体变形和开裂。

  唐三彩就是这么做出来的,它并非是一次烧制完成,其烧制分为两步。

  第一先是素烧,先制作素胎,入窑烧制。

  这第一次焙烧,经过1000℃~1100℃左右的温度将胎体烧坚,取出后施釉,再入窑二次烧制。

  再入窑经过800℃~900℃温度釉烧,胎体上的釉料开始融化,釉汁熔融流动相互浸润,形成斑斓的色彩。

  此时的斑斓色彩,肯定不是花里胡哨、无须、纷乱的釉色,而是通过经验和特殊调制的釉料,形成一种作者想要的效果。

  这才是唐三彩烧制当中,最为精彩的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也是在这一步当中,确定了一件唐三彩作品的好坏,而想要做好这一步,肯定需要技术和经验。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