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雕刻系四胞胎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值就高。

  有时候年代反而不重要,特别是一些高古瓷,如果工艺不行,就算有几千年的历史,也没有多少价值。

  当然,如果在这些顶级工艺之上,还能施加一些特殊的釉色,那就更好了。

  像是绿釉剔花,这种工艺与白釉剔花一样,只是需要先高温素烧,然后施绿釉,再低温烧一次。

  白釉褐彩剔花,是宋金时期定窑的产品。

  漂亮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梅瓶,初看上去很像是剔花,实际却是改进品种。

  聪明的工匠,没有按照常规剔除花纹轮廓外的化妆土,而是在花纹内的白色化妆土上敷褐彩。

  这是对剔花工艺加以简化和改进,虽然没有剔刻,却有剔花的视觉效果。

  辽代的剔花瓷和中原地区相比,露胎不多,胎色为灰白或土黄色。

  色彩的明暗对比不强烈,似乎在追求一种平和柔美的风格。

  辽代的剔花瓷中的代表作,是辽代白釉剔花玉壶春瓶。

  这是晋北窑场生产,器型为撇口、细长颈、溜肩、圆腹。

  造型倩丽,密密的纹饰裹满全身。

  六组弦纹,将花纹清晰地分为五层。

  第一层为,如意云头纹;

  第二层是辽代瓷器上很少见的凤纹,凤作侧面飞翔状,凤头很大,大眼勾喙,五根长翎尾简洁整齐;

  第三层是宋元时期瓷器上,最常见的卷草纹;

  第四层是荷花水波纹,风吹水动花摇曳,充满了情趣;

  第五层是莲瓣纹,此瓶是粗犷与细腻、华美与朴素的结合。

  这样的瓷器,这样的工艺,就算是瓶身有明显的裂纹,曾经补过锔子,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这种等级的瓷器,随着时代变迁,技术却是在退步。

  比如到了辽—金时期,黑釉的剔花玉壶春瓶,其瓶身就只剩下三层纹饰。

  一般主题纹饰同样是凤,只是由于流釉,花纹有些模糊。

  这种水平,跟辽代已经没法比。

  手艺人,在盛世之时,肯定能做出更好的瓷器,毕竟能安下心来学习、工作。

  归根到底,整个剔花工艺,不管是怎么剔花,都属于雕刻系。

  这种手艺,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绝对学不好。

  这些古瓷上的刻花、划花、印花、剔花工艺,说起来都是玩的雕刻。

  可以说,只要雕刻手艺过关,对于这四种工艺,都可以很快掌握。

  从刻花、划花、印花、剔花这四种瓷艺名称看,就知道全都跟雕刻有关,但是,它们又是不同的。

  那么它们究竟有何不同呢,要认真分析一下这“四胞胎”的区别,就知道它们为什么会分化成了四种工艺,而不是统一为雕刻。

  刻花是在尚未干透的器物坯体表面,以铁刀等工具刻制出花纹,然后施釉或直接入窑焙烧。

  刻花的刀法分“单入侧刀法”和“双入正刀法”,前者刀锋一侧深,一侧浅,截面倾斜;

  后者的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