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官搭民烧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厘米,于“南澳i号”发现。

  还有明万历景镇窑青花封侯爵禄图“富贵佳器”款盘,它高4.2、口径18.5?19.1、底径12.0厘米,也是于“南澳i号”发现。

  “南澳i号”,沉没于粤省南澳县三点金海域。

  学界对于“南澳1号”的年代认识有万历年间、万历三十六年以后、隆庆开海之际几种看法。

  但总体而言,“南澳1号”的青花瓷年代,指向为明代晚期。

  “南澳1号”船载瓷器,主要为胡建漳州窑系和景镇窑系产品。

  其中漳州窑系瓷器,达2万件以上;

  景镇窑系达5000件以上,有青花和五彩两个品种。

  从此可以看出,“南澳1号”的船载瓷器,以漳州窑的青花瓷器为大宗,青花大盘和带盖钵是代表**物。

  这些青花瓷器的瓷胎和釉质比较厚重,青花颜色发灰或者较为暗澹。

  其上绘制的人物或花鸟图桉比较随意,底足粘有细砂,也就是所谓的“砂足器”。

  很显然,陈文哲发现的这一艘沉船之内的瓷器,也是来自这两个地方。

  所以他发现的瓷器,即有胡建那边的,也有景镇的青花瓷。

  一般来说,出海的瓷器,肯定是就近采购。

  于这一点来说,肯定是采购胡建这边的瓷器更加合理。

  要知道只是一个运输,就可以节省大笔费用。

  还有胡建的德化窑也是名窑,出品的瓷器,肯定不比景镇那边的差。

  但是,这也要看官窑参与的程度,而景镇那边,可是有官民共建的窑厂。

  这一点也是证明了的,因为粤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经赴景镇考察了官窑遗址,湖田窑遗址和观音阁遗址。

  通过比对沉船和窑址产品,推断“南澳1号”出水的景镇窑系瓷器,来自于观音阁遗址第四期,年代约为万历早中期。

  《景镇观音阁明代窑址发掘报告》中指出,在观音阁遗址第三期,即嘉靖时期,发现一件刻有“◆◆嘉◆◆制”款的白釉大盘和青花五爪龙纹碗的残片。

  这一切都证明,观音阁窑址,是“官搭民烧”的窑址。

  不用说,这种方法烧制出来的瓷器,品质肯定更好。

  毕竟有官窑参与,制作出来的瓷器,就不可能跟民窑一个样。

  到了此时,随着大批文物出水,这批瓷器的整体情况,陈文哲已经十分清楚。

  他这一次出海,虽然耗费时间很长,但是几艘沉船之中是那个,都保存有大量青花瓷器。

  《剑来》

  不说其他,只是一个明代沉船,出水的瓷器总数估计就在万件以上。

  这部分瓷器,十分容易辨认,因为部分器物底部有“大明年造”款。

  从出水文物上判断,沉船年代基本确定为明万历年间。

  在已发现的文物中,有部分为景镇窑口出品的青花瓷。

  其中有花鸟、人物和一些简约又大气的写意青花瓷。

  只不过,这些瓷器之中,也不全是精品。

  也许是因为购买的数量太大,所以里面不可避免的,有很多青花瓷都是来自景镇民窑的产品。

  而这些民窑的产品,却又都像是观音阁瓷窑的。

  观音阁要是有官窑股份,那么这个窑口就有着官窑的技术,自然也就能够烧制出高品质的瓷器。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