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虞世南撰书。

  …

  这一块石碑为初唐碑刻中杰出之作,亦为历代金石学家和书法家公认之虞书妙品。

  此碑是为记述高祖武德九年(626)封孔丘三十三世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而立。

  贞观七年(633)刻成,无撰写年月。

  所以,这块碑是唐碑,正书,虞世南撰并书。

  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原本称《东观帖》,明代王世贞曾收藏,后辗转入清内府。

  其间曾为董其昌所得,董其昌大为赞扬。

  虞世南书此碑成,以墨本进呈

  唐太宗。

  太宗把王羲之所佩右军将军会稽内史黄银印,赐给虞世南。

  虞世南亲笔写的谢表,宋时曾刻入《群玉堂帖》,已佚。

  此碑书法俊朗圆腴,端雅静穆,是初唐碑刻中的杰作。

  此碑刻成之后,「仅拓数十纸赐近臣,未几火尽」。

  可惜这块碑早就失传,找不到了。

  武周长安三年(703),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

  这一块碑,正书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

  额篆书「孔子庙堂之碑」六字,为李旦所书。

  而这块重刻之石,今亦不传。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孔庙虞书贞观刻,千两黄金那购得?」可见原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见了。

  所以说,不要说这块石碑,就算是古代拓本,也是十分珍贵的。

  现在所存精品古拓,仅有清人李宗瀚得元康里于山旧藏本,誉为唐拓本。

  究竟为何时所拓,难以确定。

  此拓本大部是配陕本,其漫漶、损泐之字多是唐本。

  李宗瀚本有翁方纲考释文字。

  此拓本有中华书局、文明书局、有正书局以及大海古籍书店、霓虹二玄社等影印行世,原拓本则已流入霓虹,藏三井家。

  当然,不是说现在就没有这种石碑了,其实到现在,《孔子庙堂碑》的刻石,还存有两块。

  一块在长安碑林博物馆,俗称《西庙堂碑》。

  宋王彦超重刻于长安,三十五行,行六十四字。

  碑末增「王彦超再建,安祚刻字」一行九字。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地震时,碑石断为三截。

  第二行「虞世」二字完好。

  碑的背面刻宋敦《兴颂砰》,宋唐英篆书,天禧三年(1019)五月刻。

  另一块在齐鲁成武,俗称《东庙堂碑》。

  这一块石碑身高2.08米,宽0.89米,厚0.22米,字33行,行满格33字。

  所书正楷,外柔内刚,圆融遒劲。

  明拓本首行「中舍人」之「人」字和「相王旦」之「旦」字皆完好。

  元至元(1335一1340)年间,定陶河岸崩决时出土,摹刻年代不明。

  可惜这一块石质不坚,明拓本字漫漶且瘦。

  清李宗瀚得康里氏本,多处有用「成武本」移补的字。

  翁方纲论《东庙堂碑》瘦硬胜于《西庙堂碑》。

  此碑,现存成武县文物馆。

  其他还有「曲阜刻本」,在齐鲁曲阜县学,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翁方纲摹刻;

  有饶州(今西江波阳县)「锦江书院刻本」;

  有南海(今粤省南海县)潘氏「海山仙馆本」等。

  如果说眼前的东西,有可能是真品,那么陈文哲更看好那些拓本,而不是那块石碑。

  「这些拓本,听说也是真品!」

  就在此时,李天强得意的指着另外一边几本拓本道。

  疯神狂想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