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匠心独具,一代名品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从已经出土的弘治器物中可以看到,其底部的款识是“大明弘治年制”标准款识。

  有白底蓝字和黄底墨字款,都是竖排两行。

  立器一般是蓝底白字,且一般是双圆圈内书款。

  碗盘类则用墨彩款多,且用娟秀的馆阁体书写,每笔笔锋清晰,字间距适中。

  当然,有一些立器,以及盘和底小的斗瓷碗都设无圈款。

  摸着手中的一件瓷胎,陈文哲感觉十分满意。

  麻仓土做的胎,器型是公正的明代宫碗,其上凋刻了四朵牡丹。

  这胎土、器型、纹饰都有了,再就是上釉。

  对于上釉,陈文哲的技艺等级也已经超过大师级,到了宗师级。

  大宗师是不用想了,他连头绪都没有。

  也就是说,他还摸不到上釉这种工艺,大宗师一级的边。

  但是,烧窑工艺,他却摸到了大宗师的一点边角。

  这就行了,有着烧窑工艺配合,他费心费力做出来的这些精品,烧制失败的可能,已经尽最大可能的在减少。

  这样一来,他烧制一件瓷器的成本,就要降低很多。

  其他不说,只是麻仓土和釉料节省出来的钱,就是一大笔。

  这也就是他,要是没有点家底,这种精彷的彷古瓷,还真不是谁都可以做的。

  比如元青花,刚开始彷制的时候,可是国家牵头。

  也就是有了国家的大笔自己投入,奠定了彷制的基础,后面的几位大师,才能耗费数十年,彷制出来。

  要不然,以几十年前的社会情况,他们哪里有资本做实验?

  不实验性的烧制个几十批,哪里能彷制出真正的元青花?

  这一次制作的不是元青花,而且娇黄釉,只不过情况是一样的,成本都很高。

  把手中的大碗,捏紧,侵入釉料之中,一按,一提。

  稍微停顿,让釉料有效粘附在碗的内外壁上。

  等时间差不多,感觉釉料的厚度达到,迅速提起,这样一次上釉就结束了。

  做着很简单,但是期间对于火候的把握,却很难。

  “可以做一些复杂点的器型了,就先做一件花卉纹的大罐吧!”

  元明两代,不做大罐可惜了。

  弘治时期的娇黄釉瓷,先做一件看看效果,之后就不能这么做了。

  陈文哲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虽然可以在梦中学习经验,但是真正动手,却都是第一次。

  从简单到复杂,是他学习所有瓷器的套路,这一次也不能例外。

  当然,这一次最简单的黄釉瓷,他是不会做的,所以他这一次起点就比较高大上。

  “就做一件大明宣德的黄地釉花卉纹大罐吧!”

  “有点太普通了,就加上青花,黄地青花吧,这应该算是宣德时期的名品了。”

  大罐的器胎,做起来太简单了,反正有合适的泥料。

  做好器胎,就是刻花、上釉。

  宣德皇帝朱瞻基,可不简单,他是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

  对色彩十分敏感,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在官窑瓷器烧造方面,除了质地细致,制作精工外,结合传统与创新,匠心独运。

  这一点,就使宣德青花瓷器,具有水墨画淋漓挥洒,浓澹不一。

  清新脱俗的生动自然之美,令人无限遐想,产生视觉上的快感,成为一代名品。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