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瓷质之贵在于瓷泥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是这些瓷器,如果真的足够老,那么它们是否是万历彷品?

  有些专家把发现的洪武带款瓷器,确认为明万历彷品,但是很多人却不敢苟同。

  主要还是这些真正的有着大明洪武年制款识的古董瓷器,胎土的质量都很好。

  一件瓷器好不好,除了看纹饰、器型,主要就是胎土。

  这一点也没法造假,因为现在好的胎土也不多见,更何况是明代初期?

  特别是明代初期,朱元章时期的胎土可是麻仓土,而且是很好的麻仓土。

  《饮流斋说瓷》云:“瓷质之贵在于瓷泥”。

  以地质学说,就是一种富有黏性的冲积土。

  随着时代的传承,洪武朝的胎土,仍然延续元代的胎土,而且大量地使用麻仓山的瓷土,仍然采用“二元配方”。

  而对麻仓土的认识,据《瓷鉴》介绍,麻仓土在成化中期已很紧张,万历后期已完全枯竭。

  所以万历时胎土淘练不精,杂质较多,根本就不可能有那么好的胎土。

  其次,洪武朝青料,仍然有一些含铁高的进口苏料。

  烧制后,有时青花呈色发灰,青料仍然下沉,铁锈入骨沉着,凹凸感明显。

  其三,万历早期的青料为回青,呈色蓝中泛紫,浓重艳丽;

  中期用回青搀和石子青,呈色明丽鲜蓝;

  晚期石子青比例增加,呈色蓝中闪灰,没有如图的灰黑。

  其四,虽然明初战乱频仍,窑厂仍然火光冲天,没有由此而停滞不前。

  这一时期的御窑厂,不断烧造出大量供朝廷御用的青花瓷器。

  既然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出现用洪武年号的“大明洪武年制”款式的官窑瓷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是以往没有发现带纪年的官窑款而已,特别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明确考古发现。

  至于民间流传的瓷器,不管有多少人认可,总是会有更多人不认可。

  这就是典型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现象。

  其实,通过现代的一些科技手段,结合传统的鉴定方法,还是能够确定一些事情的。

  比如通过器物的微观特征,结合传统鉴定知识,很容易就得到一些清晰的结果。

  只不过,现在的一些专家,绝对不认可现代的一些手段,就算是借鉴作用也不行。

  其实,他们不是蠢,就是坏。

  为了私利,自然是不可能承认一些东西的。

  像是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之前陈文哲就听说过,有人较真,对一件说是臆造品的梅瓶,进行了科学分析。

  当然,陈文哲不支持单纯的科学鉴定,但是,左证他是支持的。

  就以那件洪武人物故事梅瓶来分析,从微观可以看出很多东西。

  比如器物釉面,有明显的大中小气泡,层层叠叠。

  还有白色气泡,也有网纹、几何图形、变色气泡、破口泡和死亡气泡;

  底足使用麻仓土明显,含氧化铁青料,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呈现绿、蓝、褐的变化过程。

  底足胎土,明显飘逸自然的火石红、凹凸的黑麻点;

  釉面有凹凸不平,接胎、磨损、脱玻、牛毛纹等自然氧化痕迹,由此说明器物符合明代早期的器物特征。

  最起码,这应该是一件老东西,因为新彷,彷不出微观结构上的很多特征。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