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青花玲珑瓷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绘以青花,施釉后高温烧成。

  青花玲珑以其玲珑剔透、幽静雅致、精巧细腻、朴素大方的艺术特色,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为人们所推崇备至。

  这种玲珑瓷器的产生,源于产品缺陷。

  在宋代,景镇瓷器中有一种叫熏炉的产品,炉盖采用镂空装饰。

  可能由于偶然,在烧成熏炉的过程中,由于釉料的高温流动性好,加之烧成温度往往控制不严,使窑内温度过高,从而使釉料熔融后流动,而将炉盖上的孔洞填平,出窑后对光一照,光亮透明。

  这种偶然的产品缺陷,却使工匠们大受启发,终于在明代永乐年间,成功烧制出晶莹剔透的玲珑瓷器。

  到明中期成化年间,景镇不仅能够成批生产玲珑瓷器,还把晶莹剔透的玲珑与青翠幽雅的青花结合,组成巧夺天工的图案,烧造出闻名于世的青花玲珑瓷器,成为景镇瓷器中的一代名品。

  现代,青花玲珑瓷主要集中在餐具、茶具等日用瓷上面。

  在创意陶瓷方面,景镇陶瓷艺人也将玲珑瓷,做到了青花瓷首饰上。

  结合现代美的青花玲珑瓷器,是景镇创意陶瓷的特色。

  至于乾隆时期,只能说是青花玲珑瓷被发扬光大了。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实际上,瓷器上镂雕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最初只会镂雕简单的花纹。

  直到宋代,窑工们在烧制香炉时,才创造出玲珑瓷。

  从此,这种瓷被流传开来,终于在明永乐年间稳定发展。

  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

  到了明末清初,瓷工把青花和玲珑瓷巧妙地结合一体,形成了青花玲珑瓷。

  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

  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其中的代表作有清乾隆青花玲珑瓷盖碗,在清乾隆时期,青花玲珑瓷至鼎盛阶段。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乾隆帝对前朝瓷格外推崇。

  据部分专家认为,乾隆御窑厂之所以制作青花玲珑瓷,即是出于对永乐玲珑瓷的模仿。

  第二,乾隆时期制瓷工艺的炉火纯青,促使青花玲珑瓷工艺臻入化境。

  清康熙中期始,景镇御窑厂正式恢复。

  雍正时期唐英的到来,使御窑厂技艺更加精进。

  乾隆时期,唐英正式接任督陶官。

  从此进入我国制瓷业高度发达时期,工艺和艺术上均精益求精。

  最后,乾隆青花玲珑瓷因制作格外精良美观,而受到西方王公贵族广泛青睐。

  从而成为重要外销品种之一,在外销的刺激下,青花玲珑瓷生产更显兴盛。

  清乾隆以后,随着国力以及制瓷工艺的衰退,青花玲珑瓷亦开始呈现出一定的下滑之势。

  但总体而言,依旧拥有较大的国内外市场,产品则日益倾向于日用。

  所以,要说发扬光大,还要看当代。

  现在的青花玲珑瓷艺术,发展的更快。

  上世纪90年代初,每年的产量就达到约2900万件,使青花玲珑瓷享誉寰宇。

  此外,景镇红旗瓷厂、红光瓷厂、艺术瓷厂,亦曾大量生产青花玲珑瓷。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