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青花瓷王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窑为代表。

  到元时,马背上蒙古民族“蓝天白云”的审美导向,开启了东方古陶瓷美学的灿烂新篇。

  这就是景镇烧造的元青花,而在复烧元青花之前,肯定要了解什么是元青花。

  在元之前,是没有青花一说的。

  所谓的“唐青花”和“宋青花”,在学术界尚存争议。

  只是巩县窑和龙泉窑试烧的非主流蓝彩瓷,并未得到唐宋时代官方和民间的认可。

  从元青花始,我国瓷器不再固守极简主义,进入青花和彩绘竞相绽放的时代。

  元青花以苏麻离青的神秘幽蓝,赢得世人追捧。

  然而,人们很快发现,元青花是一个,无法获得历史文献证实的特殊存在。

  因为长达五百多年的青花烧造历史,没有任何关于元代烧造青花瓷的记载。

  所有文献都认为,创青花从明永乐郑和下西洋,带回来苏麻离青开始。

  故宫收藏有宋至明清的许多文物精品,独缺元代青花瓷传世记录,也支撑此观点。

  直到1952年,英伦大维德基金会藏至正十一年青花象耳瓶,被研究者波谱定为14世纪青花瓷断代标准器,并得到全世界中国古陶瓷学者的公认,并定名为“至正青花”,从此掀开元青花神秘的面纱。

  有一种说法称,全世界元青花完整器存世量约300多件。

  其中200余件在国外,100余件在国内国有收藏机构。

  尽管这种说法饱受质疑,但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元青花的珍稀和名贵。

  元至正前后用于陶瓷呈色的苏麻离青,颠覆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

  关于苏麻离青最早的记载,是明万历年间王世懋的《窥天外乘》。

  “……官窑,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JDZ,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以苏麻离青为饰……”

  苏麻离青作为呈色料,用于陶瓷装饰,造就了中国陶瓷史上杰出的青花品种——元青花和永宣官窑青花。

  大约在元至正前后,景镇的陶瓷工匠们,成功地将“苏麻离青”应用于陶瓷呈色。

  以白瓷为地,以苏麻离青作料,于釉下彩绘花鸟、灵兽和人物。

  宋人以素为美的审美标准,至此来了个颠覆。

  东方的青花,原来可以如此浓烈。

  元朝书生与西域人,在陶瓷审美观上,找到了共同点。

  十四世纪中叶,景镇工匠们使用商人从中东贩回的苏麻离青,烧造出了亮丽的青花瓷器。

  并在之后卖到全国各地、东南亚,甚至更远的中亚地区。

  青花替代影青,成为景镇的主流产品。

  苏麻离青的最大魅力,在于成就了明亮鲜艳的元代“至正青花”。

  至正,元代最后一个皇帝元惠宗的年号。

  当时统治者的政权正在走下坡路,江南多地遭致割据军阀和民间力量的反抗。

  景镇的千年窑火,能在各方战事的间隙存活下来真是奇迹,并且,青花大放异彩。

  南方的汉族军阀和白莲教徒们,将青花虔诚地供奉,在一般的日常审美之上,又赋予了青花瓷纯洁的精神意义。

  从至正十一年起的二十年,景镇一直陷于战争的旋涡。

  瓷都的地位并未因此削弱,相反还得以在战争的缝隙里,逆势生长。

  天下人都知道青花瓷是当时最厉害的华夏制造,能带来丰厚的贸易收入。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