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五百八十七章壮硕雄浑青花大罐(祝所有兄弟万事如意)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及关、张二人焦急烦躁的神情体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元代高超的绘画技艺。

  元末明初英雄故事,“三顾茅庐”最是深入人心。

  把这个故事搬到青花罐上,传递了朴素的价值观,忠、义,再加上智慧。

  英雄不都是悲壮美,也有阴柔美。

  霓虹出光美术馆藏的“昭君出塞图”大罐,就让人们看到英雄的另一面。

  此罐盖为荷叶形,有荷叶叶脉,有钮。

  罐口沿装饰海水波涛纹,肩部有缠枝莲纹一周,胫部为变形莲瓣纹。

  故事讲述的是女英雄,王昭君出塞的故事。

  此罐把忧郁美,彰显到了极致。

  主人公和两名侍女,绾高髻,着美服。

  还有两组六名男子,其中一人手里托着“海东青”(一种北方的鸟),有研究者说那人是昭君和亲的丈夫。

  山石嶙峋,质感甚强。

  松竹尤其画得好,似完全出自元末一流文人书画家之手。

  画面的高潮,是昭君手里的琵琶了——它定格在画面的核心位置。

  作为剧情最重要的道具,似乎在表达主角王昭君的情绪:“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千载琵琶作胡语”。

  以安静著称的苏麻离青,把人物的内心情绪描摹得入瓷三分。

  透过安静的东方蓝,我们似乎听到一个女子,毅然决然,面朝故土,“奴去也……”

  此外,现藏霓虹万野美术馆的“百花亭图”大罐,现藏丑国波士顿博物馆的“尉迟恭单骑救主图”大罐,现藏霓虹安宅美术馆的“周亚夫细柳营图”大罐,都是英雄人物题材。

  八大罐以外,绘画英雄人物故事的元青花大器也有不少十分有名。

  一只“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就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见珍品,金陵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故事的主人公,萧何和韩信,高祖刘邦的左膀右臂,一文一武。

  文者萧何,替主子遍访天下精英,为其所用。

  韩信在这个时候出现了,他先奔项梁,再附项羽。

  韩信是个军事天才,喜欢出点子。

  点子没有付诸实施,再好的点子也得不到验证。

  他于是转投刘邦,却还是坐冷板凳。

  没人用他的点子,他更带不了兵,于是又弃刘而去。

  一代军事家,眼看就要埋没。

  萧何在综合考察后,决定把韩信追回来,正式荐予刘邦。

  后来这个故事搬上元末杂剧舞台,也画在青花梅瓶上。

  此瓶1950年出土于江省江宁县牛首山的明初开国功臣黔宁昭靖王沐英墓,被考古界认为元末明初所烧,号称“天下第一梅瓶”。

  沐英是朱元璋的开国重臣,把画有萧何和韩信的故事作为陪葬,一定有其深意。

  又如“蒙恬将军”玉壶春瓶,1956年南湖常德出土,现藏于南湖省博物馆。

  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徙民实边,筑长城,开直道,为秦朝天下,维护了辽阔的北疆安全。

  后来,秦始皇在游会稽途中病死了,宫廷政变。

  跟随公子扶苏的蒙恬,被赐死。

  蒙恬的死,叫人憋屈。

  此瓶画的是将军审查匈奴奸细,一个普通的战场细节。

  画面中,唯一具有戏剧色彩的是那面四字名号旗帜:“蒙恬将军”。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