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仿古琮式瓶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古朴澹雅的的艺术风格。

  而瓷器烧造工艺上,也开始出现清新澹雅的文化气息。

  宋代瓷器生产,继承了前代的艺术特色和熟练的工艺,并且将前代的一些方法和制度加以继承。

  尤其是设置了专门为宫廷生产瓷器的窑口——官窑。

  官窑瓷器的制造,主要是在瓷土的生产地,进行瓷器了初级生产。

  然后将成型的瓷器瓷培,送到指定的官窑窑口,进行施釉和后期的烧造。

  官窑将烧造出来的精品瓷器,送入皇宫,供皇室使用和收藏。

  而稍有瑕疵的瓷器,会被就地打碎,便埋入地下。

  这些埋藏于生产地的碎片,对后世瓷器鉴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宋代瓷器在彷古瓷器的器型当中,除了彷制很多青铜器的器形以外,还彷制了一种非常特别的瓷器器型,这就是琮式瓶。

  琮,最早是以玉器的形式出现这种玉质的琮,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悠久。

  其中最着名的玉琮产地,是位于江浙地区的良渚地区。

  这一地区属于新石器文化时期,这个时期又被称为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最令后人所熟知的器物就是玉琮。

  后人经过对礼制的研究,确认了玉琮主要是用于祭祀大地的礼器。

  宋代对玉琮的喜爱,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由此瓷器生产也出现了彷玉琮的形制,琮式瓶就是这种器物的典型代表。

  宋代官窑的琮式瓶,在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都有烧造。

  但是北宋官窑的烧造工艺,没有南宋官窑熟练,器型也比较粗糙。

  此器的形制是彷古玉器“琮“而成,圆口方体,器外壁自下而上分为6节。

  这只瓶子高13厘米、宽10.5厘米。

  造型端庄通体施青釉,釉质浑厚滋润,釉面二有许多细小纹片。

  这样的北宋官窑琮式瓶,现在发现的存世4件,日、英和弯弯故宫各一件,仅一件拍卖过。

  官窑和汝窑一样,以釉色为美,没有纹饰,立器只有凹下或凸起的弦纹或边愣。

  器型种类较少,除了盘、葵口洗以外,多彷古青铜器的造型。

  这种琮式瓶就是其中经典,其他还有长颈瓶、贯耳瓶、贯耳尊、兽耳炉等,都是彷古器。

  这种北宋官窑青釉琮式瓶,各种规格的都有。

  比如现在发现的有高32.9、口径13、足径15.2厘米的一只;

  一般这种瓶子都是敛口,拱壁方形体,圈足,四委角间饰简化兽面纹。

  通体施青釉,色泽青中微闪灰,釉面肥厚、温润,有大小纵横纹片。

  足际刷紫褐色护胎汁,磕碰处可见胎骨呈浅灰色,胎质较南宋官窑显粗。

  肩部的四角端面署有出窑后加刻的楷体“观、音、庵、记”铭文,当属庵堂的标志。

  汴京官窑继汝窑而发展,靖康之难后停烧,因黄河改道致窑址被深埋六公尺地下。

  但其产品,依然可从承传脉络上得到确认。

  这种琮式瓶造型典雅,口与颈的曲面优美、流畅,硕腹于方中见圆,圆中有方。

  目前已面世的南宋官窑、龙泉窑琮式瓶,均呈直壁的方形体。

  整器取古琮之形,却能准确地再现良渚文化玉琮之精髓。

  主要是拱形壁、小委角及兽面纹。

  这些都符合宋徽宗赵佶,雅好古玉艺术的个性;

  纹饰以四委角为中心,每排垂直凋琢兽面纹五节,纹样古朴大气。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