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珠、文甲、通犀盈于后宫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它的用途也有很多种说法,一般来说有三种比较有依据的看法。

  第一种说法是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它就是完全象征着犀牛角。

  《周礼注疏》记载道:“犀角,角中之贵。”

  《汉书·西域传》更是记载:“明珠、文甲、通犀盈于后宫。”

  由此可见,自古以来,犀角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墓中存在犀牛角状的根雕,很有可能就是为了彰显墓主高贵的身份。

  但是有人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这种东西是用来解绳结的。

  因为当时的绳索不结实,马匹拉车,绳索很容易断裂,为了接绳索,结开绳索上的死节,马车车夫就非常需要这个角形器。

  关于这个角形器的用法,还有一种拥有许多支持者的说法,那就是祭祀时的祭品。

  因为角形器和“雅”太像了,《周礼·春官·笙师》记载道:“雅,状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围,长五尺六寸,以羊韦鞔之,有两组(纽)疏画。”

  这个记载和出土的角形器基本吻合,专家甚至检测出其表面有皮革覆盖过的痕迹,这就使它更加符合“雅”的样子。

  甚至还有人说,墓中还有一件虎座鸟架鼓,它与角形器一同出土,这就暗示了它是一类乐器。

  虽然角形器究竟是做什么用的,至今仍无法确定。

  但是经过专家们难易程度的比对,这件角形器存在的时间,应该比辟邪根雕还要早些年。

  这真是文物“不可貌相”呀,由此可见,这件角形器,才是根雕之祖,天下第一。

  战国之后,就是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

  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

  其次就是在南齐书中,有齐高祖赠予隐士僧绍竹根“如意”的记载。

  同时出现了一些根制实用品、陈设品和家具。

  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

  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

  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

  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

  这肯定是描述了,一件根雕“人物”作品。

  宋元时期根雕作品,在宫廷和民间发展。

  这个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

  在我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

  而且有些画家也以根雕作品,作为创作的素材。

  《伯牙鼓琴图》中,画的许多摆放就是根雕作品。

  明代,根雕作品更加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

  清代涌现出一大批根雕艺术家,使根雕创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他们承继了木雕艺术的传统,创作了许多优秀根艺作品。

  至今在神都的故宫、颐和园及大海的豫园中,仍收藏着许多清代的根雕珍品。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