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八章国家级保密工艺(求订阅、月票)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例,朱砂需要去除其中的汞,才能安全使用。

  通过第一道水飞法,去除朱砂中大部分汞,再由第二道吸附工艺,将游离的残余汞彻底清除。

  要是不做这两道工序,什么后果可以想见。

  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绝技,或者说是绝活。

  现在这一家老字号,其传承而来的炮制技艺,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这家老字号的特殊技艺,制作的安宫牛黄丸,到现在都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享有救命仙丹之称。

  在治疗群体性流行病,及急救中屡建神功。

  因此素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

  到了此时,陈文哲很干脆的就没有太多想法了。

  这种东西,人家能流传到现在,是个人都知道是宝贝。

  既然这样,国家会不会保护?肯定的啊!

  所以,自己知道了秘方,能够简单制作一些,用于家人保健就好了,要想利用这种东西发财,还是洗洗睡吧!

  知道这一次获得了宝贝,陈文哲没事情做,就在病房里整理那位老太太的医案。

  她所在的那个时代,病例制度根本就不完善,只有一些真正的医者,才有记录病例的习惯。

  从这些病例之中,陈文哲看到了很多安宫牛黄丸的用药记录。

  以前急救措施远不及现代丰富,安宫牛黄丸力挽狂澜的效用,就显得尤为珍贵,也常常被视为“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

  那么,在医疗技术和急救措施十分发达的今天,安宫牛黄丸又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只是筛除了接生的一部分病例,其他一些病例当中,就经常出现安宫牛黄丸,可以说,它是大显身手。

  其中有三个实例,最有代表性。

  一位六十多岁的老者,刚要吃晚饭的时候,口舌开始歪斜,话也说不清。

  想去拿筷子的手,也不给力了。

  情急之下,含着半丸安宫牛黄丸,就去了医院。

  路上就有所缓解……后来也没留下后遗症。

  这一位的年代明显更加久远,而后来一位,都能用电话了。

  从看到的病例分析,应该到了八九十年代,那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情,老太太在病例之中记录的十分清楚。

  那一位也是六十岁出头的男性,脑干出血,昏迷不醒,医院放弃治疗,询问中医还有没有办法。

  电话那端是带着哭腔颤抖的声音:“哪怕有一线希望,不怕花钱,死马当活马医也行啊?”

  除了语言安慰,没有办法。

  老太太挂完电话后,良久不能平静。

  最后,还是拨回了电话:“安宫牛黄丸,试一试……不要抱太大希望。”

  桥脑出血,高热神昏是对症的,但是出血量大,昏迷几个小时,真的是希望渺茫。

  最终,奇迹没有发生,安宫牛黄丸也没有起死回生。

  安宫牛黄丸很“神奇”,但没有那么“神”。

  它只是中医急救药的一种,但不是万能的救命药,它也有它的适应证。

  比如高烧不退,其中一个案例就很有意思。

  有一位患者,之前高烧不退,已经不能说话了,转了好几次院都不行,最后遇到了老太太,说吃安宫牛黄丸。

  结果,第二天已经明显好转,这样的情况,很多高学历的年轻医生,都不知该怎么解释。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