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六章意外之喜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么,但是陈文哲还是习惯性的来到地下工作室。

  这里已经规划的十分合理,除了周围一圈的窑炉,就是他的制瓷工作间、铜器铸造间、设计师、休息室等等。

  毕竟地方大,怎么设计,都可以。

  来到设计室,把自己最近的一些收获,整理了一下。

  主要是那件成化仿汝窑和宣德云龙纹大盘残器,这两件瓷器要找个机会,好好修复一下。

  除了这些,再就是一些碎瓷片。

  碎片没有什么好整理的,只要分门别类,把它们放在房间里的博物价上就可以。

  倒是两件明代残器,要修复起来有点麻烦。

  工艺什么的,倒是好说,但是修复的时候,必然要补充、粘合起来,可粘合需要什么?

  修复,肯定是热修复,陈文哲不可能选择冷接工艺。

  所以,这里面就涉及到是不是使用麻仓土来修复,可要这样修复,麻仓土哪里来?

  而就当他有了这种想法之后,隋侯之珠居然有了反应。

  这就太奇怪了,陈文哲虽然知道隋侯之珠有一点人工智能,但是,绝对没有智慧。

  刚才他心里想着麻仓土哪里来?所以隋侯之珠就当是在询问它?

  不过,不管怎么样,只要有结果就好。

  可是,他一看隋侯之珠反馈过来的信息,就有点傻眼。

  现在都说从明代宣德年后,麻仓土就没有了,可是,就在共和国建立之后,国内还是使用麻仓土制作过一批瓷器。

  就算是知道隋侯之珠不可能撒谎,陈文哲还是深感意外,因为那批瓷器就是7501毛瓷。

  他可是遇到了三四件毛瓷,虽然没有启动自主传承,获得里面的大师级工艺,但是,隋侯之珠却记录下来了它们的经历。

  刚才陈文哲询问的问题,就是从那份记忆当中获得的,这可真是意外之喜。

  陈文哲打开了设计室内的一台电脑,搜索了一下相关知识。

  还真是这样,有关文献记载,1975年,国院指示景镇哥委会生产一批茶具供中海使用。

  景镇为此组织了一支由熟练工人组成的生产小组,日夜不停的进行这项工作。

  工人们进入废弃了几百年的古矿洞,收集从明朝宣德年后就绝种的麻仓土。

  他们用竹签剔,用鸡毛扫,费了几个月时间,把麻仓土收集整齐。

  麻仓土收齐,然后再采用一系列繁琐的古法,将茶具生产完毕。

  但中海只取走一套,供伟人使用。

  余下的部分,被景镇哥委会作为奖励,单件单件的分发给了一些生产积极分子。

  随后这些瓷器出现在交易市场,单件的价格从一百元涨到一万元。

  二十多年后的九十年代,一套的拍卖价就已经达到300多万元。

  从这资料当中,陈文哲得到两个信息:一是麻仓土确已绝种,即使残留一些灰尘,那也是弥足珍贵;

  二是麻仓土与现在的其他制胎原料,在品质上肯定有截然不同的区别。

  要不然,在制作“毛瓷”的时候,怎么会那样不计代价的去收集“灰尘”呢?

  得到这条信息,反而让陈文哲更想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不管是成化瓷,还是宣德瓷,都是使用的麻仓土,他总不可能使用高岭土来修复吧?

  要真这么修复,以后鉴定、赏玩起来,瑕疵就太大了。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