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一章真不是浪得虚名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技术就失传了。

  此说,令很多人信以为真的原因是,它源自明崇祯十五年出版的《太仓州志》,原文为:陆子冈者,用刀刻玉,子冈死,技亦不传。

  时间略早一些,当时的徐渭却有“昆吾锋尽终难似”诗句。

  而昆吾刀,在传说中削铁如泥,如果有这么一把刀,那么用刀刻玉,就成为了可能。

  所以,《太仓州志》记载用刀刻玉,肯定是受到了徐渭诗句中“昆吾刀”的影响!

  现在陈文哲更加清楚,所谓的用刀刻玉,只是一个误会。

  16世纪,因文彭、何震等文人所带领的篆刻之风,在苏城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兴起,许多文人雅士热衷于欣赏雕刀在印章上错落有致、神采风骨俱佳的书法。

  在这样的风气下,激发了陆子冈的灵感。

  他利用陀具,也就是碾玉工具,在高硬度的玉料上,创造雕刀的效果。

  因而那些不懂矿物学、工艺学的文人,误以为陆子冈会直接用刀刻玉。

  陆子冈也未说穿底细,这样造成的效果,直接让用刀刻玉这个谣言,流传了50年后。

  这时,被修地方志的官史,正式记载在《太仓州志》中,自此,就继续愚弄了爱玉族4个世纪。

  “这使用陀具,模仿雕刀的效果,也是一种绝技啊!”

  看完了玉牌大体的记忆之后,陈文哲心中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大师之上,就是大师之上,绝对不是普通大师手艺可以比拟的。

  特别是陆子冈的那些代表作,其实用的工艺,更是精彩绝伦。

  可惜,流传到现在的那些好东西,一般都藏在了各大博物馆之中,特别是故宫博物馆藏的最多。

  而在那种地方的藏品,陈文哲连看一眼的机会都不多。

  也许等到什么时候,机缘巧合,那些宝贝拿出来展出,而这个时候正好被陈文哲碰到,他才能一饱眼福。

  可惜,这样的机遇,很难碰到。

  至于摸一把,启动自主传承的机会,就更加希望渺茫。

  坐着电梯,来到楼上,家人已经准备好出院,陈文哲上楼就只能是帮着拿一些零碎的东西。

  这个时候,他已经顾不上遗憾,也没法去询问一下,这家医院里到底还有什么古物要出售。

  回家,安顿下小侄女,再吃了一顿午饭,已经到了下午。

  下午的时间不长,陈文哲哪里也没去,他打算再开窑烧制一些生活用瓷。

  最近这些天,他每天都要早起,每天都要制作一批瓷器。

  现在他的工作室之中,已经有不少十二生肖壶。

  只不过,这种东西,普通人一手一把已经算是多的了,他家里绝对用不了这么多。

  所以,还是生活用瓷的需求量更大。

  茶杯、茶壶不缺,碗碟盘子,陈文哲还真没有特意烧制过。

  早上和好的泥巴还有,制作碗盘碟也不麻烦。

  拉胚技术陈文哲早就有点突破大师级的迹象,所以现在做起来更加熟练,此时说他技近乎道,也不算多么夸张。

  碗胚一压一拉,就是一个。

  这东西在拉胚机的帮助之下,一团泥一旋转,就被他灵巧的双手压制出来,十分快速。

  当拉坯机快速转动时,会产生离心力,把这种力量加以控制,便是拉坯的基本原理。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