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二十一章你绝对想不到_我的系统不正经娱乐圈的不正经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此大器形的铜釜,国内各大博物馆都没有展出过吧?

  最近陈文哲也算是阅“宝”无数,现在看到这只大铜釜也不禁感叹。

  这只大铜釜的口径达68厘米,通高55厘米,有圆形编织纹四耳。

  只不过,现在这只大铜釜只剩3耳。

  如果它是真品,以后为了保证观赏时的视觉美感,肯定要修复。

  而修复之时,肯定要用失蜡法进行补缺,再采用锡焊的方式,恢复了铜釜原来4耳的造型。

  再看外表的铜绿,历经岁月的洗刷,铜釜铜鼓的表面被侵蚀,出现了大量铜绿,有的甚至出现裂痕,以后也不得不进行修复。

  这一件,要也是真品,不用说,又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另外一件不用看,那是一只小铜釜,要是真品,也最少是国家二级文物。

  说是不用细看,其实还是要看的。

  因为只是瞥了两眼,陈文哲就发现,那只小铜釜内部,居然使用铜钱做垫片了!

  陈文哲一眼就看到了,这只小铜釜内部的异常,那边有去锈的痕迹。

  这要不是武二鉴定之时弄得,那就是磕碰之后造成的。

  不管怎么样吧,反正是在对小铜釜内底去锈过程中,偶然发现,其上有四枚铜钱状补片呈矩形排列。

  陈文哲稍微清理,就发现补片有明显的轮廓线,以及中心方孔,可以断定是古代的铜钱。

  补片只能在铜釜内底显示,在外底却不露踪迹。

  这种补片的功能应是垫片,起到控制底部厚度,防止铜釜铸造时,外范与内范粘连的作用。

  在青铜器制作中,使用垫片是常见的,但是用铜钱来作垫片却是少有,这或许证明了古人对财富的追求。

  经测量,小铜釜口径有55厘米,通高44厘米,有圆形绳纹双耳。

  由于氧化严重,导致小铜釜残缺严重。

  有范铸的痕迹,不是使用失蜡法铸造。

  这就是好事,要不然,陈文哲都要怀疑,这就是精心制作的高仿了。

  两口锅,居然一口一级文物,一口二级文物。

  那么那面六蛙八芒太阳纹铜鼓呢?这肯定是战鼓。

  这面铜鼓,鼓面和面径达60厘米,高在28厘米以上,因为有残,没法准确测量。

  现在鼓面上残存3只三足蛙,幸亏大体器型完整。

  这要是修复的话,只能根据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只蛙进行复制,恢复鼓面上应有环列的6只三足蛙。

  复原全部蛙饰,肯定是为了保证鼓面的完整,满足对铜鼓的观赏之用。

  至于铜鼓下方的圈足,可以不用进行补缺,而是保留其残缺美,目的是使我们深刻体会历史的沧桑感。

  虽然看到过更加完整,更加精美的铜鼓,但是,陈文哲这一次还是看的比较认真。

  接下来陈文哲注意到,这面铜鼓的鼓面和鼓身上的纹饰,还是一如既往的丰富多样。

  太阳纹、铜钱纹、鸟纹、几何纹和弦纹平行排列。

  从纹饰组合的结构上看,纹饰是在鼓身的外壁(学名:外范)上,用刻有花纹的模板压印而成,组与组之间有显明的叠压和错位痕迹,排列高低有序,显得随意和自然。

  这面铜鼓,肯定是汉代军队所用,这是实用器。

  “武二大哥,可以说一下,这是从哪里买来的吗?”

  “嘿嘿,你绝对想不到!”

  陈文哲这么一问,武二就得意了。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