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三章 《格 局》(求订阅)_方澈肖敏许青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笑了笑:“许老师,我这剧还没拍出来呢,咱们后面再说吧。”

  许复利也清楚,现在他们和方澈之间还没有那么熟悉,方澈能答应给制作一档节目,那已经算是情分很重了。

  “好,那就到时候再聊。”

  随即两人挂掉了电话。

  然后方澈打开电脑,开始码字。

  给央视制作的节目,方澈已经想好了。

  名字叫《舌尖上的华夏》。

  而他所谓的追梦三部曲的第三部也没必要卖关子,正是《山海情》。

  至于为什么要拍摄《舌尖上的华夏》以及为什么要在2015年的国庆上线《山海情》。

  就说四个字。

  精准扶贫。

  自从上次国庆晚会之后,方澈就养成了看新闻的好习惯。

  在地球上,“精准扶贫”四个字是2013年11月提出来,2015年开始实施,并成为政策热点的。

  而在这边,这四个字是2014年3月提出来的,而且最近在新闻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估计离着被提到相当高的高度的时候没有多长时间了。

  把格局打开。

  方澈要做的就是应景。

  在地球上,《舌尖上的中国》无形之中不知道带动了多少经济、宁夏的滩羊、新疆的旅游……

  而方澈也知道,在这个世界华夏很多偏远的贫困山区,是有着很多精彩美食和土特产的。

  在《舌尖上的中国》的基础上稍微穿插一点贫困地区的特产,借助目前的物流,很有可能就会打开不少产业。

  这个嘛,正好和方澈准备建立的慈善基金理念比较符合。

  方澈一向不喜欢平白无故地捐钱捐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所以他和周奇说哪怕是在贫困地区建厂,让当地人务工,也尽量不要直接捐钱捐物。

  你看这机会这不就来了嘛。

  方澈是学旅游的,在旅游学中,有一个“最后一公里”的说法。

  大概可以理解为,很多特别好的景点,距离主交通干线有一段距离,而如果不打通这一段距离的话,这些景点是没有人去的。

  一些贫困地区的特产也有这种情况。

  华夏的主交通干线已经铺设了很多,高速干线可以覆盖全国所有的地级市以及大部分的县级市,但是从贫困地区甚至是贫困山区到主交通干线这一段距离,需要克服。

  这就是所谓的最后一公里。

  不克服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山里的土特产根本卖不出去。

  如果要扶贫的话,那不如用蝉基金的钱,来打通这段距离的物流。

  建“最后一公里”的物流线以及在当地的收购站。

  届时《舌尖上的华夏》一播出,这些土特产,自然有市场。

  要知道,在地球上,仅仅是一集《舌尖上的中国》就把宁夏的滩羊给带火了。

  这样的话,当地居民自然是有钱可赚的。

  为什么这么笃定?因为方澈上辈子就干过这个。

  至于方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