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百六十三章 华夏_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了,后世赫赫有名的骑兵用马——河曲马就是产出于附近,而西域更是有传说中的天马——汗血宝马的产地,从长远来说,此地越早入手,就越有利于李哲掌控下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权衡利弊,就有了如今的西征战略的实施。至于马腾韩遂、羌人、鲜卑,都只不过是李哲一统天下的伟大道路上的疥癣小疾而已。

  在洛阳待了三天,在此建立了大本营后勤筹备中心,留下廖化坐镇此地,协调李哲亲率的西路军主力和张燕的北路军偏师的物资供应,就继续出发了。

  一路西去,交通情况不断变化。洛阳毕竟是数百年的首都,其周边交通环境最好。进入稍微往西的弘农郡之后,情况就开始变得恶劣。这里就是联通长安和洛阳两地的要道——崤函古道的起始点,过了新安、渑池,就开始一路崎岖艰险,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沿路往往都是只能容纳八马并行的原始官道。枢密院协调工部、兵部和天师道组织,动员了数十万修路的大军,不断的炸山开道,扩宽道路,一路向着潼关之下轰鸣而去。

  进入十一月,西北之地更见苦寒。

  李哲的王驾终于来到了潼关脚下。这里如今,已经挤满了数万的大军和后勤队伍,沿着黄河沿岸的陕县、曹阳、湖县一线,更是有十几万民兵后勤人员聚集于此,,摩拳擦掌,就等着李哲王驾来到,一举破关西出。

  这么数十万人聚集在这里,补给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好在附近就是煤炭铝土石灰石资源富集的地区,民兵们借机在附近炸山开矿,烧制水泥砖窑,大兴工程,改造道路,建筑永固型军事建筑,另一方面,也烧煤取暖,大型火窖,中小型火炉,李哲境内如今十分流行的方便取暖的煤球炉也在此地大行其道,解决了整个部队冬季取暖的问题。和之前在汝南郡的条件不可同日而语。

  古代的行军就是如此,一支大军,就是一个流动的国度,一次真正的战役,其征服的不仅仅是敌人,更是这个残酷而又冷厉的大自然本身。大军的队伍中,各种工匠、医疗、建筑人员和天文数字的后勤保障力量,没有一个强大而又富饶的国度是绝对难以支撑这种程度的远征的。与之相比,古代欧洲的所谓几个国家之间的数百年战争其实也就是华夏的内部州郡战争的规模了。至于东瀛,所谓的战国时代,拿到华夏大地上来比,其大多数时候的战斗也只能说是用乡镇级别的斗殴来形容。

  欧洲历史上万分推崇的战神亚历山大大帝,其一生中震撼世界历史的那一次远征,放到华夏,也就是和卫青霍去病差不多,甚至还有所不如。因为那个时代的马其顿帝国的国力根本不可能支撑像大汉和匈奴之间的这样的长期大规模骑兵战争的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