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7、去级取层_玄幻必须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且没有敌人罢了。

  可是,要如何立德立言呢?

  仅仅只缺了立德立言吗?

  “还请国师赐教。”

  李岩希望姚广孝讲得更多一些,姚广孝却摇摇头,说道:“谈不上赐教,因为我也不知道这番猜想是对是错。”

  “道德经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或许老子已经给出了答案。”

  老子境界太高,许多言论都和“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是一个逻辑,并非是因为有圣人才会有大盗,而是因为只有世道乱了,大盗频出的时代,才会有圣人出世来救世。

  而绝圣弃智这句话,也要先如此来看。

  追崇圣明和智慧,就会出现恶念与狡诈,能够得到圣明和智慧的人终究是少数,而拥有恶念与狡诈的人终究是多数。

  因此。

  绝圣弃智,方能民利百倍。

  老子陈述社会的种种问题后,提出了“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三种方案,又说这三种方案不足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要解决根本,须得——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是懂的。

  但他总是“惜字如金”,亦或者说,微言大义,说的越多,本意就越偏颇,所以,他不愿细说,尽量在将道的本意描述出来。

  但后人能悟到几分?

  阳明先生懂了,所以他说要“致良知”,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格物。

  “致良知”便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一种修行方法。

  因为致良知,才能懂得自我,才能明白广厦千间,睡不过六尺。家财万贯,食不过三餐。得而不求,惠而不费,故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心学是对,也应对到了这一部分。

  然而……

  心学更多的是“自我的修行”,在一个文明里,社会当中,民众修行的程度不够时,这点,就作用不显了,也是李岩和姚广孝所领悟到的那片空白。

  在“天下为公”这个阶段。

  需要一种道德体系,需要一个社会构造的答案,去填补这片空白。

  答案也就在“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十二个字当中,可是,要如何去解?

  …………………………

  …………………………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这十二个字当中,前面八个字好理解,可最后四个字“绝学无忧”,若是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岂不就是——反智?

  这错了吗?

  很多人都会觉得没错,因为道德经中,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绝学无忧这类“观点”很多,所以绝大多数人看到这句话,都会认为完全解释得通,就是反智的意思。

  接着。

  便会觉得老子太过理想,认为人回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