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五十六章 土与洋的结合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啥改进的空间了。

  要知道,这种土法生产本身就存在着大量天然的缺点,比如陶缸质量差,不能耐酸,生成塔一经淋酸并通入高温二氧化硫气体后,将很容易渗漏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

  又比如塔内的填料如鹅卵石,也容易遭到强酸腐蚀,出现粉碎和膨胀的现象,并阻塞气路。

  其他诸如酸雾泄露危害工人健康之类的问题,就更不用多说了,抗战时八路军的兵工厂里,硫酸车间的那些工人就没有几个牙齿完好的。

  但这些隐患,或是经过巧妙的‘专业’设计,或是添加少量的‘先进’设备,基本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改善。

  乃至于其中的一些思路还让侯德傍觉得颇有借鉴价值,同时在心里感叹,这共党果然是人才济济。

  尤其侯德傍还听说,类似的工厂几乎在全国各地的红色根据地都有配备,这些年来共党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一直都在致力于改进这些“落后技术”,并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

  而略阳这边又承担了未来技术升级的重担,上上下下一条心,齐心协力搞生产,整个计划条理之清晰,目光之长远,更是侯德傍闻所未闻的。

  再回到刚才的饭桌上来,就在侯德傍点评完土共的技术路线后,一直在旁写着笔记的蔡和申笑道:

  “侯先生的建议我都记下来,后面一定会尽快转告给其他同志的,现在你还有什么其他要求或想法吗?只要我们能够做到,一定会尽量满足的。

  对了,我这里还有一些前两天积攒下来的问题,如果可以的话,能够麻烦你解答一下吗?”

  既然在之前接下了去美国“取经”的任务,那么蔡和申自然就要想办法提前做些准备,正好现在又来了一位留美博士,他怎么可能会放过这次机会。

  所以这半个月里,范、候二人的接洽工作,基本都是由蔡和申负责,近水楼台先得月,后者也趁机学到了不少东西。

  毕竟蔡和申非常清楚,虽然李润石等同志经常笑程刚轻佻、跳脱、不靠谱,但他们这几人都知道,那其实大多是些玩笑话。

  正如程刚自己所说的,长达一个世纪的代沟可没有那么容易填平,因为思维方式差异而导致的误会,才是让他显得和其他人尤为不同的地方。

  而且程刚现在时不时还要返回原时空去,这种时代的割裂感所造成的潜在影响,更是谁也无法预计的,所以他们一直在以最大的包容性来接纳和理解这位来自未来同志。

  更何况,程刚同志的能力和表现同样是有目共睹的,即便不提那些实打实的设备和物资,就光是各行各类的资料,许多也是由他整理汇总而成。

  包括让侯德傍也赞不绝口的小化工厂设计,这里头同样少不了程刚同志的辛勤劳动与付出,否则那些技术怎么可能如此快地在全国推广开来。

  于是,一想到后面很可能要与这位搭档,蔡和申的心里当然是既忐忑又兴奋。

  甚至可以说,蔡和申主动接下那份未来的任务,很大原因也是想近距离接触这位神秘的未来同志。

  所以在此之前,他可是得好好准备才行。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