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24章 奇怪的立场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24章奇怪的立场

  看着陈循如释重负的退回文臣队列当中,朱祁钰的神色颇有些复杂。

  没想到兜兜转转,历史还是回到了原点。

  陈循以为,让徐珵改了个名字,便可以蒙混过关。

  但是实际上,相对徐珵这个名字,朱祁钰对于徐有贞这个名字,更加的印象深刻。

  毕竟,前世的时候,徐有贞这个名字,在朝中可是举足轻重。

  而他在朝堂崭露头角的起点,也正是这次修渠。

  不过,前世的时候,要比如今晚一些。

  当时的朱祁钰,刚刚登基,手忙脚乱,哪顾得上什么沙湾决堤,接连几年,都只是派遣官员按照旧例筑堤。

  直到景泰四年,沙湾大决口,淹死了不少民田百姓,筑堤再也无用,朝廷实在没有办法,才真正将此事拿到了朝议上讨论。

  徐有贞就是在那个时候,在他的老师陈循保举之下,被任命为治河大臣,全权处置沙湾决口的事宜。

  不得不说,这个人虽然心机不正,但是在天文地理,数算杂学方面,还是颇有造诣。

  引黄河入沁水,修渠设水关,就是他提出的方案。

  不过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数载,朱祁钰也的确没有认出来,他就是那个提议南迁的徐珵。

  出于对陈循的信任,朱祁钰批准了他的方案。

  但是当时,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那个时候,陈循还老老实实的待在内阁,执掌工部的是江渊。

  修河本应该是工部的执掌,但是因为接连几年都修河不利,所以朱祁钰最终将修河的事务,交给了内阁保举的徐有贞。

  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其实是一次阁部之争的雏形。

  徐有贞出自翰林院,尔后转迁詹事府,一路都是走的清流衙门,和工部没有丝毫的关系。

  陈循保举他来治河,实际上就是在侵蚀工部的事权。

  对于这件事情,工部自然不会罢休。

  但是诏旨已下,徐有贞的方案,也的确详实可用。

  于是,江渊便提议,动用京军协助修渠。

  要知道,当时的徐有贞不过是詹事府一个右谕德,从五品的官职,当钦差巡抚地方是够了。

  但是要说指挥京军,哪怕只是协助修河,他的份量也不够!

  到时候,朝中有资格主持如此大事的,就只有工部尚书一人。

  但是这涉及到内阁和六部之间的争斗,又岂是那么简单就能翻盘的。

  最终,在内阁的支持下,徐有贞上本,以京军出动,靡费过甚,惊扰百姓,且修筑大渠,需视水情而定,非日日皆可动工,因而拒绝了江渊的提议。

  于是,在徐有贞的主持下,仅靠沿岸附近的几千民夫,耗时足足近两年,最终修成了那条被称为广济渠的大渠,沟通了黄河沁水,解决了漕粮转运的难题。

  徐有贞也凭借此功,一路官运亨通,累迁左副都御史,成为了南宫复辟的中坚力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