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九章 并州内政_重生在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征北军将士有一样其他军队没有的东西,这就是信仰。

  征北军将士知道自己为何而战,为了这个信仰,征北军将士根本不在乎自己的生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虎啸营才能在云中之战中,表现出那种令鲜卑人心惊胆颤的视死如归的气势。

  征北军之所以拥有信仰,那是因为征北军中有一群被称为‘先生’的特殊存在。这些‘先生’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读书人,他们之中绝大多数其实只是认识字,并没有读过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他们最容易接受新的思想,在陈楚的努力下,他们成为了‘大中华’理念最坚定的支持者和传播者。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将‘大中华’的理念灌输给征北军全军的将士。按照后世的说法,这叫做思想教育。

  其实,光有这种手段还不够。还须在物质上让将士们感到无后顾之忧,将士们在沙场之上敢于赴死的秘诀就是要让他们没有牵挂,照顾好他们的家人,并让他们的孩子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没有后顾之忧的战士在信仰的激励之下,能够爆发出令天地都为之动容的气势。

  除此之外,陈楚还在控制区内大力提高军人及军属的社会地位,军属见官不拜及忠魂阁的修建就是这种政策的具体体现。由于这些措施的施行,征北军的凝聚力、向心力及忠诚心更强了。

  陈楚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除了采取以上措施之外,还大力加强武器装备的研制工作。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精良的武器装备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很难想象一支拿木棍锄头的军队,如何同披坚执锐的军队相对抗。

  要提高武器装备的水平,工匠的水平是关键。为了招揽出色的工匠类人才,陈楚破天荒地给出类拔萃的工匠授予官职,至于金钱方面的报酬就更不用说了。

  虽然授予工匠的官职基本上都是象征意义的,但这丝毫不影响对工匠技师的吸引力。在这项措施出台后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蜂拥而至。为了有序地管理这些工匠,陈楚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武研院。

  同时,为了便于将武研院的成果转化为批量生产能力,陈楚还将征北军控制下的各处工场及矿山并到了武研院中,由武研院统筹管理。

  武研院基本上属于后勤范畴,所以暂时由鲁肃兼管。

  陈楚并不打算让鲁肃一直管着武研院,他打算以后将武研院完全独立起来,以减少各方面对武研院的干扰。

  由于大量工匠的加入,陈楚终于得以将许多想法付诸实践。比如试制数百年后才出现的唐刀、陌刀等,研制后世网络上甚嚣尘上的钢弩,还有根据装甲车的原理研制的冲击车(人力或畜力)等等,其中许多东西都是这个年代的人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