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五十七章 盼头_地煞七十二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什么新屋子青砖瓦漆的,整个富贵坊都少有。这么好的屋子,单拿来住人,未免浪费,不如租给客商,才更加划算!

  “哪个在乱嚼舌根!”

  何五妹火冒三丈,只以为是哪个街坊嫉妒心作祟,在孩子面前挑拨是非。

  没想。

  “是、是……”小姑娘眼泪早在眼眶里打转了,突然被这么一吓,顿时嚎啕大哭,“是黄伯伯。”

  两个大人心里同时骂了一声:“死黄尾!忒口无遮拦!”

  何五妹赶紧把哭得可怜巴巴的小姑娘搂过来,把芍药取下插在她的发间,轻声安慰。

  李长安则似模似样咋呼:

  “你们看看,把何院长都惹急了,还不打些水来,把木板擦干净。”

  还真有老实娃娃听话要去打水,李长安赶紧把他拎住。

  何五妹若真在意,在孩子们涂画之初就该制止了,所以眼下瞧见李长安的小动作,也只是没好气道了声:“画都画了。”

  “是嘛。”道士立马变了脸,笑呵呵挼了周围的小脑袋瓜,“孩子们一番好意,何忍相拂?”

  何五妹白了一眼。

  “念经的鬼话多。”

  …………

  何五妹哄着小丫头离开了后院。

  泥鳅他们立马大大松了口气。

  “好险,好险,差些说漏了嘴!”

  “小声些。”道士压低声音,鬼祟似奸细接头,“事儿探清楚了么?”

  泥鳅也干净压低声音,板着小脸重重点头:“探清了。”

  何五妹猜得没错,泥鳅这些孩子确实在打着“鬼主意”,却没想李长安也在里面掺和。

  何五妹平日总是荆钗布裙、素面对人,除了姿态挺拔些、身段纤细些,面容娟秀些,与寻常街巷间的贫家妇人没甚差别。

  但熟识的都晓得,她的妆奁里藏着一身漂亮的行头和一张上好的古琴,这是她多年变卖财物支撑慈幼院以来仅剩的物件。

  平素绝不示人,只在得了某宴会邀请去做琴师(主要是咸宜庵),她才会换上行头背上古琴,恢复几分昔日作为何素女的风采,去给慈幼院的孩子们挣一份口粮。

  前些时日,大伙儿傍上了飞来山这大好“钱途”,却苦于无钱祭山,她便把行头与古琴都悄悄典当了,为大伙儿凑足了银两。

  她虽瞒着不曾说,但道士怎会没有察觉?

  心里一直惦记,恰好发现泥鳅这些孩子们一直在偷偷计划赎回何五妹典当的东西,双方一拍即合。

  泥鳅他们打听得,东西被典卖给了城里一位善抚琴的名记,那把古琴被其珍爱有加,若是寻常人上门绝难赎买。

  但自从道士独闯窟窿城后,他在钱唐风月圈子里颇有些美名,有他出面多半能成。

  把消息细细说了,泥鳅拿出一个布囊,又掏出把铜子与几个银裸子,仔细放进去,转交给旁边的小伙伴手里,小伙伴同样放入一把铜子,再转交给下一个孩子……如此,转经双双小手,最后回到泥鳅手里时,布囊已是鼓胀胀好大一包。

  但实则里头多是铜子儿,掺杂几颗碎银,加起来也没几两银子,相较赎琴所需的数目,可说九牛一毛。

  可这区区几两,却是慈幼院孩子们手里所有的积攒。

  “鬼阿叔,咱们说好的。”泥鳅把钱囊郑重其事捧上来,“差的银钱是我们借你的,我们张大了,一定挣钱还给你!”

  迎着孩子们认真的小脸,李长安笑着接过。

  “一言为定。”

  他没有拒绝,就像前面说的,一番好意,何忍相拂?

  …………

  谈话间。

  忽然传来呼喊。

  “道长!道长!”

  第一声尚在门外,第二声已进了院子里。

  待李长安收起钱囊回过身,黄尾已风风火火杀了过来。

  第一眼瞧着墙上显眼的涂鸦。

  “咦”了一声,本能地恭维一句:

  “这是道长绘制的护宅灵符?嚯!笔锋果然玄妙!”

  然后匆匆抛开。

  顾不得小家伙们涨红的脸蛋。

  急切道:

  “帮里出事啦!”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