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53章 电影要接地气_电影教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社会氛围融入电影中,使得电影难以焕发出梦一样的光彩,观众也享受不到离开现实的松弛。

  当然也有很多人表示反对。陆钏就明确表示:“我反对接地气这种说法,我反对接地气的剧本。因为一部文艺作品,一部艺术作品,它还是有引领作用的吧。观众分为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我比较想为专业观众服务。中国电影没有艺术片一定要死亡的!”

  黄式先是培养出贾樟柯、王小帅等第六代导演的著名教授,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的确需要《爆裂鼓手》这样的卖座电影。但票房好并不等于好电影。真正的好电影看过以后会有思考。可《爆裂鼓手》看完以后能有什么思索呢?没有!我敢肯定这样的商业片只是过眼云烟,疯狂一把后什么都不会记得。”

  尽管张然的观点争议很大,但“接地气”这个词语一下就火了,迅速成为网络流行用语,到了年底更是被评为200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

  就在媒体和电影人议论纷纷之时,张然带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坐上了前往柏林的飞机。

  虽然《时空战士》的预售是由吕克贝松在操持,但作为导演张然肯定得到场,而且他还得把特效团队制作的3d故事板的带到柏林。为各大片商进行展示。

  前往柏林参加竞赛的导演和演员,组委会都是有专车接送的。一般导演和演员在自己的国家上飞机之前都是会先给组委会打电话,飞机什么时候到,然后由电影节派车接。

  张然这种到电影节来卖片的,电影节官方不负责接送,都是自己解决。不过吕克贝松从张然敲定基努里维斯的合同就开始了预售的相应工作,早就在柏林安营扎寨。张然来之前给他打过电话,因此他派了人来接张然。

  来人是吕克贝松的漂亮女助理。她和张然比较熟悉,简单寒暄之后。就带着张然上了车,向订好的酒店开去。

  柏林电影节是三大电影中最年轻的,1951年才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不过与威尼斯的文艺、戛纳的商业不同,柏林电影节诞生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的最前沿,对********重的影片比较青睐;同时因为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对严肃命题的电影又特别感兴趣。这就构成了柏林电影节独特的风景线。

  这次柏林电影是一次华语电影的盛会,主竞赛单元除了张艺谋的《英雄》、还有李杨的《盲井》,其他单元有孙周的《周渔的火车》,路学长的《卡拉是条狗》。另外,今年香江贸易发展局集结了10部香江影片。准备在柏林举行“香江之夜”的派对,对香江电影进行推广。其中包括《天下无双》、《无间道》和杜琪峰新作《PTU》等等。这次电影节最风光的无疑是梁朝唯了,一个人有三部电影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