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70章 邀请_重生电子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项目刚成立时,刘俊良每次能自主动用的资金,最高只有三千元。东方研究院的项目审核委员会,在对刘俊良的DS-2000数字程控机项目完成了第一次中期审核后,认可了他的工作,于是把他能独立使用资金的额度调整到五千元。而在今年3月,第二次中期审核结束后,这个额度再次被调高到了1万元。

  1982年,文-革后首届高考应招的大学生,在年初的时候刚刚毕业。如果他们留校担任助教,月工资才51元,而教授们的平均工资也才100元出头。1万元相当于刘俊良十年的工资总和,对这个年代的知识分子来说,无疑已经是一笔巨款。

  自DS-2000程控机项目开始以来,刘俊良投入在实yàn室建设和购买设备、仪器上资金已经高达200万港币(约80万人民币),而且都是直接用外汇采购的国外先进设备。他的通信实yàn室,至少已经达到了省部级实yàn室的水平。

  而按照东方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学院签订的合作协议,DS-2000项目结束后,这些设备的所有权都会归属学校。也就是说北-邮学院会白得一个先进的实yàn室,由此也不难想象学校对DS-2000项目的热情会有多高涨。

  为了让DS-2000项目顺lì进行,一qiē事情都大开绿灯,特别是人才配置上优先保障。刘俊良的团队从去年最初成立时的11个人,已经迅速扩展到现在的30人。其中刘俊良教授是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除了他之外还有北邮的其他两个教授,分别担任两个核心攻关组的组长。

  整个团队除了拥有3名正教授之外,还拥有2名正高级研究员(与正教授同级),3名副高级研究员,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在读博士生,12名在读硕士生,以及5名在读本科生。

  这些在读学生都是各个教授的弟子,也就是俗称的科研狗。而这些正高、副高级研究员,则是通guò北-邮学院出面,从包括邮-电部下属第一研究所(沪海)和第五研究所(锦城)借调来的。

  想进入DS-2000科研项目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竞争非常激烈。众人之所以拼命争抢这个香馍馍,是因为项目组里的待遇实在太好了。项目组虽然名义上不发工资,但实际上每位成员都能领取一份生活补助。

  根据东方研究院制定的标准,刘俊良这位项目负责人每月可获得的补助是500元,正教授是300元,副教授是250元,讲师和博士生是200元,硕士生是100元,本科生是50元。

  更让人激动的是,由于DS-2000项目属于涉外合作项目,所有科研人员的补助,都是由东方研究院为项目设立的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