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8 关宁锦防线的前世今生】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世上应该没有人喜欢当亡国奴,晋商也一样。

  但晋商和东林党在客观上,狠狠的推了大明一把,把大明推入了万丈深渊。

  东林党要求在关外增兵,巩固开拓关宁锦防线,不让孙承宗多年的努力成为泡影。

  阉党觉得除留下便于据守的宁远城和觉华岛,尽数撤走关外大军,以缩减军费开支。

  韦宝的防御思路与阉党其实是一致的。

  但韦宝不赞成全部撤走,韦宝的思路是山海关守军五万,蓟州两万,关外三万,重点防御几个城堡。

  事实上,现在的蓟辽防务就是按照韦宝的思路执行的。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魏忠贤似乎觉得十万人还多了。

  韦宝明白魏忠贤是怎么想的。

  魏忠贤其实知道韦宝完全控制了山海关的兵马,甚至可以说,山海关的驻军,已经沦为了韦宝的私家军队。

  这一点很难改变。

  与其如此,不如进一步撤军!

  把关外的三万大军也一并砍掉,等于将辽东防务一起打包给韦宝和吴襄管了,朝廷基本上不管了,每年七万大军的军费,大明朝廷还是负担的起的。

  所以,东林党是无脑极左思想,站着说话不腰疼,只会空谈。

  阉党是极右思想,撤军撤的有点离谱了。

  只有韦宝的思路是靠谱的,取中间值,用有限的兵力防御,与建奴拼消耗,打持久战,拉锯战,不再投入,也不再缩减。

  关宁锦防线其实在韦宝看来,很鸡肋,在天启时可能有用,崇祯时完全无用。

  因为这就不是一条防线,孙承宗提出在辽西修建堡垒群,是用来进攻的,目的是缩短后勤线,一步步往前挤压。

  他自己给天启的奏疏里讲得明明白白,后来兵科给事中李鲁生弹劾孙承宗时也讲得很清楚:“从古征战未有陈师境上数年不进者,亦未有去敌既远虚设十余万之众坐食自困者,有之则守戍之众而非进取之旅也。”

  这段话在说的就是孙承宗的战略目标。

  如果孙承宗修堡垒就是用来防守,李鲁生也就不会这么弹劾他了。

  说白了,孙承宗就是告诉大家要修城往前打,结果打不出去,十几万人天天在前线花钱,完全背离了孙承宗当初对朝廷的承诺。

  孙承宗的战略走样了,把进攻搞成了防守。

  孙承宗此战略可行的前提有三个,第一,明朝在辽西必须有足够可用的野战部队,军队有能力进攻;第二,西翼必须笼络住蒙古,必须让蒙古人亲明;第三,东翼必须有力量袭扰后金,登莱水师,东江,最好朝鲜也能配合。

  孙承宗在天启朝提出这一战略时,第二和第三个条件基本成立,第一个条件不成立,所以说可能有用。

  但用处不大,劳民伤财,没有什么效果。

  所以,韦宝其实一直与孙承宗的军事观点不契合,甚至有无法调和的矛盾。

  孙承宗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