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2 大明第一帅】_明鹿鼎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崇焕把脑子用在别的地方,专门研究政治风向标。

  也许这是儒家官场几千年的通病了,也不是袁崇焕一个人的问题。

  但就凭这一点,韦宝就没办法将袁崇焕当成有多少军事才能的人,顶多说是一个搞政治的好手。

  作为一个文职官员,没有太大的本事的话,抱大腿是官场必修课。

  虽然抱错大腿有可能导致自己殃及池鱼,但当孤臣,除非有很大的本事,否则都是被排挤。

  眼光毒辣的袁崇焕发现王在晋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根基较浅。

  王在晋虽然在基层历练过,但毕竟没有经历血与火的浩劫,比其他牛人强不到哪里。

  在发现朝廷有人对王在晋不满,袁崇焕就感觉到机会来了,只需要找王在晋的错误就行。

  不得不说袁崇焕很会伪装,袁崇焕一边让王在晋引为心腹,一边告王在晋黑状。

  袁崇焕在韦宝看来,最厉害的还是顺道搭上孙承宗这条线。

  当王在晋倒了后,袁崇焕又很快成为孙承宗的跟班。

  袁崇焕可不是被迫立生祠,袁崇焕可不是不得已加入阉党的,这些韦宝都很清楚,因为韦宝在京师各个角落都有眼线。

  袁崇焕搭上魏忠贤的线,比绝大部分人想象中的要早得多。

  袁崇焕甚至在魏忠贤刚开始得势的时候就巴结上了。

  孙承宗来到山海关不久后,魏忠贤清洗了东林党,这个时候的袁崇焕就已经观察到了政治风向,开始想办法怎么脱离孙承宗。

  直接找魏忠贤告孙承宗黑状显然不是上策,袁崇焕这个时候已经是孙承宗的跟班,再踢孙承宗一脚,那太不地道。

  这世上没人喜欢墙头草,包括魏忠贤也一样。

  更何况袁崇焕能当上孙承宗的跟班,很难解释和他踢了王在晋一脚没有关系。

  但袁崇焕就是袁崇焕,他很快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找魏忠贤的儿子孙子,他很快通过阎铭泰搭上魏忠贤这条线。

  “蓟辽总督阎鸣泰、巡抚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功德,请于宁前建祠,赐名懋德。”

  袁崇焕的投机很快得到了回报,魏忠贤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天启五年八月,孙承宗、马世龙谋袭耀州失利,这个失利导致了当时辽东地区军政长官的大规模撤换,其中督师枢辅孙承宗、辽东总兵马世龙、辽东巡抚喻安性都在撤换之列,最终结果是孙承宗病休回籍,马世龙卸任回卫,喻安性谢事侯用。

  袁崇焕是当时的宁前道,算得上是宁前地区的军分区政委,那是明军最前沿的军政长官,而柳河之败原本只是一个小败,即过河袭击耀州的前锋营千余人被歼,鲁之甲、李承先二将被杀,但没有过河的后队之溃散却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离奇的失败对整个辽东镇都有影响,作为辽东镇最前沿的军政长官,袁崇焕脸上也自然应当无光。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