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8【中途流产的第一次全球航行】_梦回大明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只能找朝鲜买,”凌相解释道,“朵颜三卫正在抵御左翼蒙古,这两年南来互市,交易的马匹越来越少。女真又不肯大量出售好马,只零星售马换取物资,也就朝鲜还算比较听话。这两千多匹马种,应该算朝鲜国内最好的马了,若不是咱们出得起高价,朝鲜估计还不想卖呢。”

  王渊左思右想,下令神骁营送来战马。

  袁达麾下的四百多骑兵,皆出自京城三千营,所骑全是优中选优的好马,平均肩高超过四尺四寸(136厘米以上)——虽然不算很高,但数据已经达标了。

  如果按照中国现代骑兵标准,肩高米的战马最好,体型小不易被子弹打中,也不会过多影响奔跑速度和跨越能力。但古代的上等战马,其实应该在140厘米以上,高大威猛便意味着作战力强。

  先秦时代出土的战马,平均肩高在138厘米左右,汉代还禁止135厘米以上的马匹出口。

  可惜大明中期实在不行,便是中央精锐骑兵,朱厚照到处搜罗战马,平均肩高也只有136厘米。只有豹房重骑例外,那支部队虽然数量不多,但全是高头大马,死上一匹都很难补充。

  从朝鲜买来的马种,肩高居然不足120厘米。倒是可以骑着去打仗,但战斗力堪忧啊,腿儿短也跑不过蒙古骑兵。

  在王渊的指示下,袁达那四百多匹好马,甚至包括王渊的战马,全都送到苑马寺牧场,跟那些从朝鲜买来的马进行配种。

  随即,王渊又写信给朱英,让这太监从印度买马。不管是印度马,还是阿拉伯马,价钱再高都能接受,先买两百匹过来育种再说。

  朝鲜以前也不产好马的,全靠蒙古人弄来大宛马。只几十年时间,就让朝鲜战马的平均肩高,迅速超过130厘米,佼佼者甚至超过150厘米。

  在高丽王朝末年、朝鲜王朝初年,一个农耕国家拥有上万骑兵,而且骑的全是优质战马,想想就知道有多么可怕。若非紧挨着大明,朝鲜肯定能大杀四方,随便丢哪块地界都是小霸王般的存在。

  如果没有大明连续数十年的打压,朝鲜很可能占领大半个辽东,哪还有后来的女真什么事儿?

  建州女真,当年被朝鲜暴打过无数次,经常哭喊着请求大明爸爸帮忙。

  聊完养马的事情,王渊又问:“金州还算老实吧?”

  凌相笑道:“老实,也不老实。”

  “那就够了。”王渊比较满意。

  老实,是说金州武官,不敢抵抗朝廷政策。不老实,是说金州武官,各种阳奉阴违阻挠朝廷设民政官。

  在辽南三卫收回民政权,盖州卫在袁达统治下,自然没什么好说的。复州卫刚被王渊镇压,那些军官只求活命,也玩不出什么花样来。只有金州卫,人口最多、经济最富,清查屯田和人口都非常困难。

  王渊还赖在辽南不走,就是为了镇住金州卫。他一旦离开,不说地方敢玩兵变,但想在金州卫打开局面也艰难,那些武官有太多手段阻挠文官做事。

  又过了半个月,王渊也没啥事情做,整日在牧场骑马,偶尔跑去山中打猎。顺便再给跟来辽东的学生出题,让他们练习一下八股文。王渊虽然不是大儒,却也做过科举考官,知道乡试、会试的阅卷官喜欢什么风格。

  五月底,夏婵来到辽东。

  除了把王家的好马送来配种,还带来了几十封书信。

  其中,南洋来的书信很有意思,说是他们遇到一支奇怪的船队。那明明是泰西船队,却从东方驶来,船队首领已被土人杀死,幸存的船员也大多得了怪病。

  那个倒霉催的已死首领,名叫“斐南多·麦嘎恁”。

  王渊瞪着书信看了半天,终于猜到大明皇家海军,在南洋遇到了麦哲伦的船队,并且见证了即将完成的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嗯,估计环球航行完不成了,因为那支船队被强行扣押,连船带人全都做了大明水师的俘虏……这是去年冬天的事儿。

  谁让麦哲伦船队,不去市舶司办理海引文书呢,没有大明的贸易许可证,不得通过马六甲海峡!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