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 急击则负缓则胜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划,改而南下。对汉军来说,颍川黄巾战略上的失败固然极好,然而却也加大了他们的麻烦。要非如此,直接长社一战,一把火一烧,波才、何曼就全军覆灭了。不过,对颍川郡的老百姓来说,这却是个好事儿,大部分的县没有遭受兵乱,百姓得以保全。

  万事有利有弊,历史上一个小小的转折就可能带来许多的改变。荀贞穿越十余年来,历史第一次因他而出现了改变。

  虽然这个改变导致了朱俊、皇甫嵩的麻烦,但荀贞对此并不后悔。他同情黄巾,也同情受兵乱的百姓,能使郡中大部分的县免受兵灾,他很高兴,很有成就感。他原本只是想乱世保命的,而今却救下了这么多百姓!这是多大的一份成就感啊!不枉了他在阳翟浴血多日,出生入死,不枉了他这么多年的隐忍努力。尽管这份成就感他无人可说,只能自己想想,然而只这份满足感就令他心情舒畅。

  他藏起开怀,跪坐席上,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听朱俊等人说话。

  朱俊问文太守:“文公,你有何良策?”

  文太守愁眉苦脸,他能有何良策?自黄巾乱起后,他的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朱俊来到颍川后,对他略提了一下朝中对他的议论,可以断定,平乱之后他定是难逃罪责的,这些天他整天都在忧愁此事,虽也跟着朱俊上阵,企图能立些功劳,以减少罪责,却终因个人无军旅之才,至今未立寸功。他无精打采地摇摇头,说道:“吾郡上计吏郭图智谋过人,他如果在,或许能想出个良策。吾无良策。”

  荀贞心道:“文太守倒是很看重郭图。”这也难怪,郭图擅察言观色,在郡朝的会议上常能说出投合上官心意的话,是个能得到上官喜欢的人。

  朱俊出身寒门,性格刚毅,对文太守这种没甚长才的士族子弟本就看不起,又知战后文太守必会被朝廷责罚,更不是很重视他,只因文太守是颍川郡守,既是地主,秩也比他高,二千石,故而对他一直在面子上也过得去,问他这一句只是客气,又问孙坚:“文台,你可有良策?”

  孙坚不仅勇猛敢战,亦有智谋,算得上智勇双全,然对眼下这个难局,他却也没有良策。这两天他都在苦思冥想,琢磨有无渡河之法,想来想去,倒是给他想出了半个办法,他说道:“坚亦无良策,不过倒是琢磨出了半个办法。”

  朱俊来了点兴趣,说道:“噢?说来听听,什么半个办法?”

  “坚以为,既不能强渡,何不干脆用计把留守在昆阳的何曼贼兵引诱过来?引诱他们渡河?若能把他们引诱过来,以我上万步骑野战歼之轻而易举。歼灭掉这股留守的贼兵后,不管是过滍水,抑或是追击波才,吾军都可轻松从容了。”

  荀贞听得此言,抬起了头,看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