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4章 先款后货、晋商卖国的根源!_绝境求生崇祯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冒着极大的风险去做吧?再说满清除了有些抢劫所获的银子以外,也没拿的出手的可以当大宗贸易品的东西啊!毛皮、人参、东珠,数来数去他们的出产也就这几样东西,大明往过去卖的可是铁器、粮食、布绢、茶叶、瓷器等大宗商品。怎么算,这条贸易线满清都沾不了光。

  满清的产品没有优势,他们还能让商人趋之若鹜的上杆子去做买卖,肯定是有什么特殊的法子!朱由检也是花了好长时间,才弄明白晋商们不惜冒着杀头的危险,去做口外生意的核心原因。与满清做生意,可以用很小的成本赚很大的钱!

  不得不说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在经济政策上,满清就要比大明积极的多。为了鼓励商人们到辽东做生意,他给商人的优惠政策是可以先拿货,运到内地卖了之后赚了钱运着物资到沈阳再结算。

  也就是说只要有运输能力,商人们是可以零成本的拿着满清的货赚钱。春天从满清手里进一批货,拿到口内卖了之后,再进些满清需要的日用品卖卖给他们。这样一来,商人们是来回的赚钱还不需要多少本钱。如此好的政策,能不让商人们上杆子去做才怪。

  所谓的卖国晋商,就是后世人们常说的卖办!他们做的营生是空手套白狼,拿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满清后来封的八大皇商,很多并不是传统的晋商老户,大部分真正起家也就一二十年时间而已。

  当卖办肯定是赚钱,晋商不是唯一赚上这种钱的群体。南边的郑芝龙,赚的那才叫一个多哪。他的卖办比晋商做的还狠,从荷兰等西欧人手里直接是先拿银子,再去进货。这才叫真正的拿着别人的钱、赚自己的利,别人还得感谢你哪。

  因为先货后款这个政策,晋商成了满清最卖力的产品推销员,最勤劳的物资运输队、义务的情报员。这就是好政策带来的效果,而大明这边的官员除了没完没了的盘剥商人当老爷以外才懒得考虑如何调动商人活力的事!收地租这种最懒惰、最容易操作的管理方式,几千年下来将官僚体系惯的不成样子。这玩意堕落起来还是很快的,历史上的满清入关之后很快就沦落的和大明官员一样了。

  满清既然能培育出一堆卖办,朱由检觉得自己玩经济应该比他们要强的多。

  “朕会和内阁商量,在密云附近开一个榷场,打通大明和口外的互市通道。另外大昌你和供销社的于连成合议一下,针对口商推出一个特殊的政策。口商可以先从你的搪瓷厂等宫中其它场务赊货,等他们从口外运回来羊毛和毛皮后来抵货款。记住只要羊毛和毛皮,像东珠这样的贵货一概不行。”

  “皇爷、把咱们的好货赊给他们?他们到时候不还了跑到口外去可怎么办?”刘大昌觉得,还是得先见到款再给货这生意稳当。

  “大昌、先要舍才能得!针对口商要建立个赊货积分制度,刚开始的时候,赊的货要少,然后他们运过来的羊毛和毛皮越多,积分越高,能赊的货也就越多。具体章程你和连成议好,拿给朕来批。”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