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68章 西行纪事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按照总参议司的作战计划,无论是北线的进兵,还是南线的进兵,能攻者攻之,不能攻克的关隘,就想方设法的绕过去。

  想当初,宋太祖赵匡胤,派王全斌领了三万步军,便顺利的突破了蜀军的防线。

  由此可见,孟蜀的官兵们,仗着山势之险恶,多好有些掉以轻心。

  这年月,有利总有弊。山势之险,令蜀国难攻,与此同时,又使蜀国陷入到疏忽大意的地利陷阱之中,利弊兼而有之。

  大军出了潼关之后,虢州岸边,李中易再次登船,直奔京兆府而去。

  京兆府,也就是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

  历史上曾有西周、秦、西汉、东汉(献帝)、新、西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

  只可惜,晚唐以降,长安的繁华景象,已经成了过去式。

  就经济层面而言,陕西的土地肥力日益贫瘠,地里出产已经养不活太多的人,大量的农民迁移出陕,去了中原地区,这是长安逐渐衰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另外,黄巢、朱温等人,先后纵兵大掠长安,给长安造成了致命的打击。

  所以,如今之京兆府的城里边,仅有不到八万人居住而已,远远的落在了开封的后边。

  不过,不管长安如何的衰落,终究是西北第一大城市,整个帝国西征的重要物资囤积地。

  前朝大周的时候,京兆府设置有留守重臣,等李中易登基之后,京兆府留守一直空缺不置。

  如今,京兆府里最大的文臣,是知府杨文灿。据李中易所知,杨文灿是刘金山的门人。

  如果按照朝廷里的派系而言,杨文灿既然是刘金山的门人,也算得上是李中易的嫡系人马了。

  毕竟,在李中易的手下,能打胜仗的武臣,可谓是多如牛毛。可是,所谓天子门生的文臣,却是少之又少。

  毕竟,李中易即使开了两次恩科,录用的文臣,终究还是不多。

  说句大实话,登榜高中的低级文臣们,大多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

  归根到底,李中易也不可能刚刚取了士,就把他们派到地方来做知县或是知州。

  “知京兆府军州事,臣杨文灿叩见皇上。”杨文灿领着文武官员们,毕恭毕敬的迎接李中易的到来。

  “罢了。”李中易整天被淹没在繁文缛节之中,早就腻死了各种所谓的礼仪。

  只不过,基于一定程度的仪式感需求而已,李中易才忍到了现在。

  行过礼的杨文灿等人,缓缓的起身后,陪着李中易登车去临时行宫小歇。

  还是老规矩,李中易的临时行宫,设置在了京兆府兵马都总管府内。

  京兆府兵马都总管赵升平,是李中易的老部下,自从河池军兴之后,就一直追随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