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73章 千里飞袭_逍遥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举了个实战的例子。契丹皇帝耶律休哥,还是将军的时候,奉命进攻党项人。

  耶律休哥把一万骑分为三千骑和七千骑,利用七千骑去和党项人一万一千骑作战。

  战至半酣之时,三千预备队突然包抄到党项人的后面,一下就击败了疲累的党项人,是役斩首五千多级。

  骑兵可以分,随身携带的十门6磅青铜炮,就不能分了。

  幸好,征北大将军杨烈早有准备,整个河北道的炮军将士,个个都会骑马。

  战士,可以骑马行军。青铜炮,就只能牢牢的绑在马背上,跟着大部队行军了。

  马和牛、羊不同,没有反刍倒嚼的功能,对草料的利用率很低。

  所以,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吃草。

  俗话说的好,马无夜草不肥。

  战马,需要赶路,不可能随时吃草,而且,光吃草肯定是不行的,绝对会掉膘。

  经过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汉军的骑兵部队也摸索出了养战马的规律。

  春季时,汉军的战马,吃的草料之中,不仅混合了豆子、粟和小麦,甚至还有碎猪肉末。

  目的就是,让战马在春季起膘,保持战马的体力,确保冲锋的时候,提得起速度。

  草原民族,秋高气爽的时候,战马才有膘。所以,一般情况下,草原民族南下的好时机,都是秋季。

  李中易收拾西北各部时,则和汉武帝一样的,反季节而行。汉军偏偏在草原各部的马儿不肥的时候,突然发起进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薛亮的部队,标准编制的战马,就是一人三骑。

  这么做,也是跟马背上的契丹人学的,三匹马轮流骑着赶路,不至于活活的把马累死了。

  但是,现在不成了。时间紧迫,军令如山,薛亮也顾不得累死多少匹战马了。

  他领着七千人,带着十门青铜炮,拼命的赶路。路上掉队的战士,只能等后队的副万骑长沿途收拢了。

  将士们才睡了不到两个时辰,就被袍泽们一一推醒,大家整理好行装,再次翻身上马,拼命的赶路。

  连续赶了两天路后,战马一匹接着一匹的累死,将士们的体力,也吃不消了。

  路上,不断有战士,跑着跑着,因为实在是太困,突然掉下了战马,叫后头的战马踩成了肉泥。

  薛亮给逼得没了办法,就下命令,各自拿绳索把自己绑在马背上。

  条令不是万能的,老革命总会遇见新问题。

  还真别说,将士们把自己绑到了马背上之后,掉下马被自己人踩死的惨事,就很少发生了。

  总共900多里路,其中还有100里山路,薛亮硬是咬紧了牙关,领着他的人,仅用两天加六个时辰,就赶到了飞狐陉的山脚下。

  薛亮望着东倒西歪的伏在马背上酣声如雷的将士们,心情异常沉重。

  以将士们现在的状况,别说发起进攻了,就算是走路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