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48章 骋望琅琊台_秦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视秦为戎狄之邦,秦的那一套律令制度,不被散漫惯了的关东人认可。

  秦始皇也做过妥协,一度想通过封禅泰山,承认关东神系,来完成他的大一统,但结果却是在泰山遇到风雨,遭儒生讽刺,以古非今……

  挟书令颁布后,儒生暂时噤声了,但沉默之下,敌对之意更甚。

  “越王勾践不用孔子,不用儒生是对的,但昔日庞大,南北跨越千里的越国,要如何才能一统江淮琅琊之俗,如何才能长久不衰呢?”

  这个问题,越国没解决,越王勾践死后,越很快就衰败了,甚至被楚国攻击,夺走了淮南淮北,使得国都琅琊和本土江东会稽中断了联系,显赫一时的越国,就此走向分裂灭亡。

  这件事对秦始皇而言,是有些告诫意义的,是夜在琅琊台行宫,秦始皇翻来覆去,想的都是这个问题。

  “齐桓晋文,夫差勾践,多少霸业,均是及身而止啊……”

  不止是子孙不肖的问题,兼而不能凝,也会让完整的大国轰然瓦解。

  秦始皇如今最宝贵的就是时间,他已经很清楚,少了十年二十年,这件事是完不成的,他渴望长生不死,如此才能有足够的时间,让天下真正实现一统。

  虽然封禅泰山给秦始皇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在胶东,那群嘴上没谱的方术士也让皇帝大失所望。但整合各地神祇,最终实现九州同俗,六合同贯,依然是秦始皇认定“一统天下”的正确方式!

  于是到了次日,秦始皇便在琅琊台祭祀了“四时主”。

  “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开阖张歙,不失其叙;喜怒刚柔,不离其礼。”

  四时主神是齐地八神主之一,与齐人的生活最为密切。它主宰着四季,决定着庄稼的生长和农业丰收,以及一年四季随着潮涨潮落,正是这些海产品,滋养了琅琊延续至今。

  所以在琅琊,无论君主还是黎庶,都要崇拜它,他们选择在琅琊台设立神祠、祭台,以感谢四时主神给人们带来的富足。

  秦始皇也希望,四时主能让帝国万世永存……

  郑重其是地祭祀了四时主后,秦始皇又按照巡游的老规矩,在琅琊刻石立碑,颂秦功业。

  “维三十二年,皇帝作始。东抚东土,以省卒士。事已大毕,乃临于海……”

  石刻里,照旧是对皇帝车同轨书同文功勋的赞誉:“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但与先前几次刻石不同的是,秦始皇将胶东出现的新气象,也刻画入文中:

  “皇帝之功,劝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纸张印刷,淋卤得盐。二十四节,诸产繁殖。”

  说的尽是黑夫的文教、农圃之事,黑夫未敢居功,将它们都算到了秦始皇头上。在秦始皇看来,胶东是帝国其他郡县的典范,这些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