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六四章 没有小事 2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六四章没有小事(2)

  宋庆龄在给赵天一的信中,提到了一点建议,那就是希望政府能够派出高级别的代表,到上海和前同盟会的领导人黄兴进行一些接触,以表明政府对新国民党与前同盟会的区别对待。这一点赵天一倒是很赞同,如果袁世凯政府能够这么做,最起码国内的各政治派别和广大的民众就知道总统和新国民党冰释前嫌了,这对于稳定国内局势,打击孙大炮之流的反对派组织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只是在派谁去的问题上就有些麻烦。要处理这件大事,蒋介石的个人“小事”就被赵天一放到了后面;其实他也是有推脱的意思,因为他也不知道如何去做。

  在派人去上海的问题上,袁世凯政府和赵天一估计的一样有些犯难。说实话,新国民党虽然已经不反对袁世凯了,但总统本人并没有把这个党派放在眼里;已经因为几次对日战争的胜利,加上远征军在西亚的胜利,中国国内的政治气候完全改变。以袁世凯为总统的北京政府,已经被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和国人说认可和接受;历史是耻辱的“二十一条”也消失了,取代而来的是中国政府在逼迫日本国签订一些“不平等”条约。国人因此对北京政府的支持率直线上升,政府已经在各地慢慢地有了话语权。这种情况下,袁世凯有底气对孙大炮的革命党说“不”,连带着对由革命党转变而来的新国民党不怎么感冒;在听了赵天一的报告之后,认为只要徐世昌的总理衙门随便派一个科长去就可以了,没必要派大员去。这个,让一旁的赵天一暗自着急;还好,怀仁堂里面还有清醒的人,国务卿就出来讲话了。

  对于总统的意见,身为政府国务卿的徐世昌则有不同意见。与袁世凯一样,徐世昌这个人历来即有政治野心、也有爱国热情;特别是这一次袁世凯取消称帝,要他出山相助,徐世昌是抱了很多希望来的。而国家的形势在袁世凯取消称帝想法以后逐渐好转,民众的心思也在向政府方面转变,更让徐世昌对建设一个新国家充满了信心。早年在清廷,他曾任协办大学士、补授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是汉人枢臣中唯一最受朝廷信任的高官。在任东北东三省总督时,曾经在东北实行新政,结果仅仅两年时间,整个东北面貌焕然一新,从民生到经济,都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世人称东北三省新政为“徐世昌新政”,徐世昌亦为此而自豪。

  现在国家的形势对发展最是有利,身为一国之国务卿,徐世昌有责任也有义务决定继续推行他在东北时候的“新政”,促进整个国家的发展。当初他在政府任职的时候,包括他去河南辉县水竹村避官(远离袁世凯称帝的想法),就都已经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