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七章 民主潮流催生的发展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第二十七章民主潮流催生的发展

  一九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北京虎坊桥湖广会馆(安庆会馆),一群人正在召开一次会议,一次在后世中国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的会议(注意,是后世,现在就不知道会怎么样了)。这是同盟会成员因为无法和袁世凯的北洋势力对抗,在争取政权中落于下风而准备采取的一种改革或者变化。为了达到重操政柄的目的,同盟会决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四个小党合并成立一个新的政党,今天就是这个政党成立的日子。

  辛亥革命以后,清帝退位,同盟会以及其它反清的组织、政党在一九一二年一月中华民国成立时全部都成为了合法的组织,开始光明正大的出现在世人面前。很多人从幕后走到台前,一个个粉墨登场,都想趁混乱的时机捞上一点什么好处。没有想到最后因为个人意见不同,许多政治团体在胜利到来之时内部为了争权夺利乱了起来,最大的组织同盟会也是一样。结果“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妥协,政权落入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手中”,从此同盟会逐步分化,没有在这些争斗中获得任何好处的孙大炮更是在即将分散的同盟会中间显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就在一个月之前,也就是七月十五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最高领导人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同志,也就是著名的列宁同志在俄国布尔什维克的《涅瓦明星报》上发表了一篇批评孙大炮的文章。列宁在这天的报纸上极其严厉地批评孙中山的主张,称之为“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反动分子的理论”,至于中国的前途,他认为必须“批判孙中山的小资产阶级空想和反动观点”。

  列宁的这个文章,让很多同盟会成员都很是奇怪,之前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对于孙中山去年领导的辛亥革命采取的是支持的立场。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合法报纸《星报》在彼得堡创刊时,就开始系统报道并讴歌中国革命。孙中山一九一二年元旦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四天后,列宁及其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就通过《关于中国革命的决议》,对孙中山进行声援。孰料短短半年时间后,原本有些“惺惺相惜”意味的两人却卷入*味甚浓的“争论”中,孙中山成了列宁的批判对象,难怪我们的民主先锋孙大炮会如此不高兴和对继续革命失去热情。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孙大炮在《民生主义与社会革命》的文章中,他指出要预防用激烈手段进行暴力革命,不赞成立即由国家没收土地分配给农民的道路。另外孙大炮多次向报界表述,清王朝灭亡后,“余更拟发起一更巨之社会革命,此社会革命不用兵力,而用和平方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