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九章 项目计划_好莱坞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求月票和推荐票!

  这是实际情况,墨菲说的一点都不夸张,相对于拍一部影片的投资,斯坦顿工作室的资金真的不多。

  《电锯惊魂》不是像《水果硬糖》那样的一次性卖断,资金回收需要时间,单单是北美票房都要等到明年二月份才能付清,后续的电视版权费用和DVD录像带都是长期收入,哪怕是卖断的海外市场发行权,根据好莱坞的惯例,这笔资金也不会一步到位。

  就算最乐观的估计,也要等影片在海外下档之后,那可能是一年甚至一年之后了。

  众所周知,电影行业的资金回笼速度算不上快,绝大部分电影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盈利。

  墨菲本身也不着急,过去的两次投资,可以说他是在困境中自己为自己创造机会,否则有几家公司愿意投资他这样的没有资历的导演?

  《电锯惊魂》的北美票房大卖,已经让这一切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北美6000万美元的票房,足以令很多公司乐意投资墨菲的下一个项目。

  商业成绩永远是这个圈子最好的资历和佐证,也是投资方最大的信心来源。

  “交给我好了。”比尔-罗西斯信心十足,“这是CAA最擅长的。”

  虽然没有实际操作过一站式打包服务,但他有公司的支持,这些都不是问题。

  墨菲也点了点头,这正是他的意思。

  他是个导演,不是专职的制作人,拍摄《电锯惊魂》负责这两方面的工作,已经感觉力不从心,一个出色的导演需要专注,而不是在乱七八糟的杂事上面分心,CAA的打包服务恰好能帮他解决这些麻烦。

  确实,CAA的一站式服务抽成很让人头疼,但墨菲手中资金不足,不准备再自我投资,CAA的抽成与他的利益没有直接冲突。

  最为重要的是,这种服务能切实有效的帮助他这种起步阶段的导演。

  从上一部影片比尔-罗西斯为剧组提供大范围服务开始,墨菲就专门研究了CAA的这种经营策略,发现只要条件合适的话,它的弊端远远小于自己所能获得的收益。

  众所周知,制片公司很多项目依赖明星,但是明星需要好作品,好的作品需要去精心发掘。

  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CAA和纽约文学经纪形成合作,对方帮助找到好故事,之后CAA雇佣名牌编剧把故事写成剧本,以此找来明星和导演等等;再用这个组合包去和制片厂谈判。

  好莱坞制片厂,尤其是中等规模的制作公司,非常喜欢这种省时省力运营模式,于是制片厂花大价钱买下这个组合包。

  CAA从而一下子代表了这个包里的所有明星演员和幕后工作人员,而不是单独的某个人。

  另外,娱乐经纪圈子老的习惯是个人对个人,CAA的做法是一个团队服务一个人,就像为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