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三十一章 正义的含义_好莱坞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续同当年亲身参与新闻调查的人沟通交流,又查看了大部分资料之后,墨菲开始撰写《聚焦》的剧本大纲,这次剧本跟以往完全不同,更是与《黑暗之城》有着天壤之别,剧本中所有的一切基本不可以有夸张之处,所有的内容都要符合事实,并且经得起任何人和机构的调查。

  虽然电影必然有适当的艺术夸张,墨菲过往也执导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但那些题材远比不上这一部严肃。

  要知道,电影中以反派面具出现的可是如今的天主教会!如果未来的影片中存在不实的情况,必然会在天主教的攻击中沦为笑柄!

  这可不是墨菲想要的结果。

  所以,编写剧本的过程中,墨菲始终秉持着一个原则,足够客观。

  墨菲的剧本就如同为当年《聚焦》特稿小组的活动做了个特写报道,一步步带领人们接近真相。

  其中的内容完全是当年情形的再现,比如在调查的这一过程中,记者们不是没有遇到困难:公关部门特别提醒,小心触怒占据《波士顿环球报》百分之五十三的天主教徒订户;教会势力强大,上层人士不愿撕下虚伪面纱,搞得太不体面;记者个人信仰的动摇,直面许多他人痛苦的沉重压抑,忙碌工作对婚姻的影响;甚至还有新闻业本身的残酷——小组在调查取证的收尾阶段,赶上了2001年的“9?11”,更“大”的新闻逼迫记者不得不抽身去报道更“重要”的新闻,一边向联系的受害者解释道歉,同时还要提防被同行嗅出苗头,抢走报道的先机……

  煽情绝对不适合这部影片,以客观的立场揭示当年存在的事实,也更加有力量。

  没有客观存在的内容那叫污蔑,而不是反击!

  整个剧本大纲,墨菲几乎剔除了戏剧性,完全平铺直叙,没有刻意丑化那些犯罪的神父,也没有罪恶的刺激画面。

  比如他在写下剧本一个场景戏份时,女记者萨夏挨个探访涉案神父,吃了不少闭门羹,冷不丁遇到一位面容慈善的老神父,毫不设防的承认自己猥亵过男童,并平静地说“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在这件事中感到过快乐。”

  现实中所有的神职人员对此事都讳莫如深,只有这名叫罗纳德?帕奎因的神父,公开承认了他所做过的事情,正如剧本中他讲述的那样,帕奎因自己少年时也曾被一位天主教神父强奸。

  这些都没有煽情,更不会去批判,而是客观的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根本不用剧本,不用导演,也不用最后的影片下结论,观众足以判断善恶对错!

  同样,墨菲也不需要有英雄主义的宣讲,更不需要通常同题材商业片中的阴谋与险情;即使有人质问几年前就把资料寄给报纸了,当时为什么不作为?也不是想象中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