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三章 南中_三国骑砍霸主吕奉先txt下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谣言的力量是无穷的,更何况是主动推动、散播的谣言。

  当外部魏国、吴国散播的谣言还未进入荆州,更没有进入益州的时候,益州就因刘备病重、汉口兵败而陷入动荡。

  水军主力被歼灭,对荆湘二州来说意味着什么?

  今后面对吴军侵攻,荆州方面难以抵挡,还有分兵防守魏军……后勤压力都留在了益州人身上。

  朝廷东迁到江都,江都士户不满意……益州人多多少少也是不满意的。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朝廷东迁,有人满意高兴,就有人不高兴;朝廷继续留在成都,也有人不高兴。

  所以朝廷这种机构仁者见仁,不见得是人人喜爱的。

  当然了,如果朝廷派出绣衣使者、校事郎外出采风,逮着士民询问喜不喜欢朝廷,肯定都是喜爱的。

  于是在动荡中,汉嘉郡郡守黄元也是忧虑不已,作为一个军功晋升的郡守,他的工作方式有些粗暴,与诸葛亮细腻风格形成鲜明对立。

  因此公事上没少发生纠纷……反正丞相府的纠察,在下级郡府看来就是刁难。

  汉嘉郡本是蜀郡属国改来的,属国内多有夷人,更多世代扎根于此,生性好强的汉豪强。

  想在汉嘉郡征税、征兵,你工作就得粗暴!

  要吓住、慑服郡内百姓,他们才能服从命令,少生事端。

  黄元有自己的行政风格以及理解;汉嘉郡偏偏又跟蜀郡、成都紧挨着,稍稍有点风吹雨动就能传到诸葛亮耳朵里。

  一来二去,两个人自然有了矛盾。

  本可以柔和处理,避免纠纷的事情,却因为黄元的粗暴风格引发更大的麻烦。

  可黄元也有自己顾虑,粗暴、简单、高效已经是自己的工作风格,如果突然去讲道理……那是不是人人都会来找自己讲道理?那还怎么施政?

  改变风格,说的简单,这是要命的。

  辛苦经营的风格、形象都坍塌了,受人轻视,今后工作也干不好,岂不是要提前退休?甚至因为工作没做好,被问罪、夺官、下狱?

  哪怕黄元有心深入学习,强化素养,可贸然改变施政风格,会导致自己站不稳。

  何况,屡屡被近在咫尺的相府问责,是个人都有火气。

  哪怕想改,为了面子也不能改,要死扛到底。

  于是乎,黄元封闭郡城,设卡驱逐成都方面的使者,一方面派人去成都拜谒刘备进献奏表;另一方面,又将汉嘉铸币工坊封存,提取屯留直百钱,开始募集远近夷民。

  黄元形同叛逆,奏表一日时间送入成都,问候刘备安康,并表达对诸葛亮执政的惶恐情绪。

  中军、后军大部分都安置于成都附近军屯,成都常备军并不多,只有羽林、虎贲、白旄以及王平的白虎营。

  五校营、卫军、宫廷禁军已经随着朝廷迁往江都,成都常备军只有五千余人。

  但这五千人,足以打爆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