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大唐首例‘农田水利法’_初唐逍遥王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说道“既然他们是要利益,那父皇就给他们些利益好了,也可省些口舌”

  李世民愕然,而李恪则抱着看戏的心情,他自己完全是被李泰强迫中奖,才会来的。

  “那么,青雀想让朝廷如何?”李世民问道,边皱着眉头。

  “很简单,只需要父皇与朝廷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即可”李泰坦然自若道。

  李世民托着下巴,沉吟了一会,才抬头“那么,青雀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此事?”

  “父皇可以颁布‘农田水利法’,鼓励在垦田面积的扩大、土质的改善、治水工具的改进、水利着作的出现、河流的治理等方面。如此,既可以得到广大农民的接受,地主、贵族、乃至官僚等,亦不会不欢迎吧。俗话说能者多劳,你若是有能力,则多开垦一些土地为自己所有。但是,杜绝这其中的强硬手段或对百姓的不公等,不过,说实话,土地多未免就利益高,我大唐应该在每亩田地的产量等下功夫,提高这些方面才是正理,如此,利益才会更大”李泰胸有成竹道。

  “提高产量,这的确不错,增加了收成,那么,少些土地也并非说不过去。且,若是开垦荒地,亦会有大批田地可用”李世民点了点头。

  “不过,这水利嘛,我大唐不是做得很好吗?”李恪若有所思地问道。

  李泰微笑地看了眼李恪,才慢慢说道“不错是不错,但却并非彻底完善。我国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自西汉达到**之后,开始走向衰落。自武德年间,我大唐北方北方的农田水利又进入到了一个复兴时期,水利建设遍及黄河流域及西北各地,西汉时期的水利工程几乎全部恢复,并修建了一些新的灌区。最突出的是引黄灌溉的成功唐和关中水利的恢复。在此之前,汉武帝时曾有过一次大规模的尝试,当时在朝邑隔河相望的山西永济一带,河东太守番系组织数万人修建了引黄灌溉工程,后因黄河主流摆离渠口,未能奏效。而我大唐高祖武德七年,治中云得臣自龙门引黄河水溉韩城县田6000余顷。不可不言,此乃我大唐之骄傲和功绩啊”看到李世民满意的点头,李泰再继续道:

  “但是自武德以后,北方水利发展开始缓步,更是有逐渐停止的趋势。与之相反的是,南方的水利却尚在发展之始,若是我大唐能重视全国各地,那么,拥有大量肥沃土地的南方,势必会超越北方的量产,这是一利。而我大唐北方,尚有多处水利可以发展,可以重建引洛灌区。亦可以通过开凿田间沟洫,引水泡田,种稻洗碱,使大片盐碱洼地成“原田弥望,畎浍连属”的膏腴稻田。如此,我大唐可用田地扩大,百姓与贵族的利益一样增加,届时,谁还会局限在之前所得之土地。不过,还请父皇下令,禁止破坏生态平衡,尤其是砍伐大河长流之边的树木,否则,势必造成水灾。特别是黄河,若是治理不得,定会令其中下游地区洪水泛滥,且,亦有上游大量泥沙带入水中。而围湖造田,亦不可取,那会造成湖泊的蓄水能力下降。则,一旦南方雨期一致,则万亩良田,亦成大海”李泰说后最后,语气诚恳,更有一种痛心的感情。

  “四弟说得不错,若是只顾开荒种地,那么,生态破坏,定会印发灾害,人力不可胜天啊,还请父皇同意四弟所请”李恪亦出声道,表情亦十分恳切,毕竟,这位王爷,可不是个败家子啊,的确是沿袭李世民英果决断才能最多的一位啊。

  “此事,你们不说,朕亦会如此,可是,青雀啊,并非我大唐各地都有荒地可供开垦,如何确保其利益?”李世民疑惑道.

  。VIP中文_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