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七七章 欧洲形势的变化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七七章欧洲形势的变化

  法国人来见赵天一,确实是为了购买飞机方面的事情。本书前面已经有提到过,飞机刚刚诞生的时候,其发展前途并不被世人所看好。由于飞机在载重量、飞行速度、航程等方面都还很小,飞机的操作、安全性能也较差;另外气候往往对飞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许多军队指挥官还不具备洞察飞机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的战略眼光。和其它国家高层相比,欧洲的法国高层对此表现的更加明显。法国一位将军就曾经说过:“飞机这种东西,只适合用来做体育锻炼,军事上毫无用处”,他的话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军队高层的看法。不仅在法国,欧洲的德国、英国大都也为如此,俄国就更不用说了;这些国家专注于飞机研究的,全部是一些私人企业和工厂,政府都没有在这方面进行投入。

  只到一战开始前一两年,欧洲各国才由国家出面组织人力进行对飞机的研究和生产,以德国政府最为积极主动,相对的英国和法国虽然也在这方面进行了投入,比起重视陆军装备的研究投入,就少了很多。在欧洲,和历史上一样,飞机的发展正在按照原来的路子一步步的走,而此时中国的赵天一,在飞机研究制造方面,最少领先他们九到十年。而且在军事领域方面对飞机的重视,远远是不能和拥有后世经验的赵天一相比的。各国军人中虽然有极少部分人看到飞机在战争中的作用,迅速组建了空军部队,但他们赋予飞机的主要任务也仅仅局限于侦察、搜索。军人们目光短浅的结果是没有在组织工作方面为建立航空兵奠定必要的基础。

  由于飞机是一种新出现的武器,军队的高级指挥员们大多对此持怀疑态度,就像前面法国将军的认识一样。而中级指挥员又不具备进行飞行管理所必备的经验,因此,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将担任航空勤务的低级军官提升至相当高的指挥岗位。这样做又引出了许多新矛盾:尽管这些初级军官了解新的部队是怎么一回事,他们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既没有接受过充分利用与其职务相一致的指挥权的训练,也缺乏理直气壮地同那些与他们级别相当的其他兵种指挥官打交道的权威。再说,航空兵本身还是一个级别较低的兵种,大部分新上任的指挥官也不愿意用手枪和*等威力并不大的东西去承担风险。于是,那些富于想象力、充满激情与积极性的飞行军官的工作热情便受到了严重打击。更为严重的是,航空部队的一些高级军官本身也对自己的作用缺乏理解和远见。以上这些情况,不同程度制约了各国空军的发展,对自己国家飞机的研究也慢半拍。

  不过从一九一二年开始

  请收藏:https://m.bi7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